>作者:南豫见
第一部分
第1节:卷一 海水清(1)
卷 一
1.公元20世纪90年代中
海水清
再过三个月,海老就满一百周岁了。
海老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海老是莲州地区的精神支柱。
莲州地区的基督徒,一直盛传海老是基督现世,是莲州百姓的救世主。
海老的全名叫海水清。海老的全名只有在庄重的红头文件上,或严肃的媒体报道中才出现。
有关海老传说的版本很多:做“红色种子”时,一口流利的“英格里士”感动了莲花山教堂,使意大利神甫瞠目结舌。他因而隐身教堂,以修生的名义传播革命思想,用星星之火点亮了恩公河……
海老不仅足智多谋,还英勇善战,在20世纪20年代做赤卫队长时,杀土豪劣绅如麻;30年代做恩公河游击队司令,让小日本与“白狗子”闻风丧胆……他创建的恩公河苏维埃根据地,曾一度成为革命摇篮,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其中活下来的,都成了革命的宝贵财富。他们对海老感恩戴德,尊崇有加,拿海老的话当圣旨,当金科玉律。海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该提拔时提拔,该说话时说话,该庇护时像母鸡护雏,上下彼此照应,和谐团结,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扩大了海老的地盘,加重了海老的权势。
解放后,海老是莲花山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后来一直坐在莲州地区党政一把手的位置上。80年代初退下来时,是省人大副主任,享受正省级待遇。
离休后,海老名义上是功成身退,其实并未赋闲,继任者特意为他保留了原来的办公室。地区的重大事务,还得征求他的意见。啃不动的硬骨头,还得由他出面协调。这种职退身未退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十年,直到住进了莲花山干休所。当年干休所选址时,海老圈定于此,缘于这莲花山又名保命岗,山下是奔流的恩公河,青山绿水,得天地之灵气。搬进来那日,他心血来潮,竟得一首五言诗:
坐拥保命岗,青山送天堂。
绿水荡漾处,恩公赐安详。
让他情有独钟的不仅是这条陪伴他百年的河,距干休所百步之遥,还有一座教堂,晓暮时的风琴声、唱经声清晰可闻。每逢此时,他总刻板地走进院子,坐在一把藤椅上,怀抱拐杖,双目微闭,听任天籁般的音符在胸间萦绕,结果常常是满腮泪流。
海老常常喃喃自语:“斯大林、毛泽东够伟大了吧,他们才落个‘三七开’,我老海若够上‘四六开’就不错了。”有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