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的呓语,构成了恩公河的沉沉长夜。在涟漪的荡漾中,岸边的水草丛中,有不睡的细脚虫借着淡淡的月光,在草叶与茎节上爬来爬去寻觅着食物。它们或忙碌或小憩,都显得兴致勃勃,时而还低吟浅唱一曲,发泄着丰收的畅快与知足。
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如葫芦状绕过恩公祠的河堤,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忽儿翡翠葫芦,忽儿玛瑙葫芦,忽儿金葫芦,忽儿玉葫芦。一声鸡啼狗叫,绕恩公河回旋荡漾,如同来自遥远的天际。
当然这美不胜收的景致,不过是恩公河的表面现象。平常它隐蔽罪恶,深藏不露。如果不是上游的洪峰巨手般一把撕破它温情的面纱,它残暴的性情就一直被遮掩着,让你不明就里并陶醉其间。
我太熟悉它破堤泛滥、吞噬田园的残暴了。此时,它的水呈浊黄色,显得邪恶、汹涌,狂嗥怒吼,如同一头发疯的野兽。浪头连着浪头,卷起层层泡沫,森严可怖地推进,集结够阵势后,威猛地耸起一道暗黄的拱墙,之后发出轰然巨响倒下,随之再耸起一道拱墙……浊浪排空,所到之处稼禾荡尽,庐舍为墟,令人绝望心寒,凄凉之情陡生,由不得你不感叹人之渺小。
此时成群结队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空盘旋。它们不时地拍打着伤感的翅膀,拖起长声唳叫出哀鸿遍野的阵势与规模。
我感叹恩公河的道貌岸然,伪善,且包藏祸心。
第5节:卷一 海水清(5)
我对恩公河的定位是“三七开”:三分福祉,七分患害。
我常常产生这样的遐想:如果没有传说中的恩公掘河,没有这条恩公河,两岸乡亲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境况?生活质量会不会更好一些?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便开始诅咒恩公河。
我与恩公河最初的亲密接触缘于桩子伯。
桩子伯戴过礼帽穿过大衫。在恩公祠“戴礼帽穿大衫”是高称,是指灌过墨水的文化人。这号人物稀少,比找白头麻雀都难,多少年还不出一个,出了就是扎眼的星星,挂在半空亮眼明,也挂在乡亲们的嘴皮子上,走哪儿喷到哪儿,溅一片唾沫星子。
也出过贼星,像海鸭子喝的墨水也不少,就是说人话不干人事,乡亲们捣他的脊梁骨,说他是“戴礼帽穿大衫日牛”,猪狗不如。
打我记事起,桩子伯就钻堤窨子。堤窨子,就是恩公河上的泥巴屋,我们也叫土碉堡。挖方池子,栽两根木桩,举一条横檩,棚些树椽儿,苫上胡草,再使麻稔泥一抹即成。堤上旺生胡草,用它苫屋,不透雪雨,冬暖夏凉,还耐沤,能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