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失望沉重。也有人打起精神,以为成国公一箭发泄过了,终于肯随他们走了。
却不料李伯欣再转过身来时,却漠然坚冷,如寒潭里的黑石头。
他道:“不必约束士卒,要去南门的,便尽早逃生去!”
“其余人随我,向前杀敌!”
……
李伯欣身披重甲,挥刀不止。
将领们跟在他身后苦劝,他却充耳不闻。能随他到如今的,都是最最忠诚坚定之辈,除了些许小卒念起家人,抛了兵刃逃遁,其余人等竟然仍肯随他。
在必死之局里,去拼着咬下对面的rou来!
李伯欣边战,边心中暴戾:只差那么一点,为何偏是这一点!倘若援军来的不是上万,倘若在他面前的只有守卫军或皇宫禁军任意一方……
就算对方人数更多、以逸待劳,他又有何惧,照样破之!
但现在,守卫军的人数与体力优势,已经彻底达成碾压。
李伯欣呸出一口血沫,继续潜心杀敌。
他知道部下们的分析没错,往南去确实有生机。
方才来的援军,是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涌进来的,对他们已经形成包抄之势。若继续厮杀,被咬在城心,便难以脱身了。但倘若集中剩余的所有兵力,向一个方向穿凿,还是可以逃脱的!
一则,城中空间有限,同一个地方堆不起太多的兵。若集中手头兵力突围,不多做纠缠,凭他的指挥、士卒们求生的信念,必然可以击破。
二则,兵法中常言穷寇勿追。今夜一役,无论定军抑或守卫兵都是元气大伤,继续缠斗对双方俱无好处。还不如放李伯欣带人逃生,这样他们虽能逃走,出城后士气必然涣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纵然李伯欣逃了出城,他又能到哪里去?他当真要裹挟着百姓随他造反,再轰轰烈烈和皇帝战上一场,带领无数人去赴一个必死之局吗?困兽之斗!
不过是另一场更加可鄙的自杀罢了。
所以,他不会走。
这就是他的战场,纵然全无希望,他也要留在这里,一身骨气不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