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生活。山爷不肯,因为他要帮助村庄的孩子们。为了能多节约点钱给孩子们,山爷每次都骑脚踏车去的,车上常常放着本子、铅笔和冰糖葫芦。从城里到村庄,一个单程就要八个钟头,遇上日子短的月份,山爷每天都要走五、六个钟头的黑路。
忙种的季节里,进城的人少,脚踏车生意不紧气。山爷便拼命的压底平日里的生活,常常吃馒头加白开水,过得非常艰苦。但山爷一想到每次脚踏车还没到校门口,孩子们就欢喜的喊道:“老爷爷又来了,我们又有本子和铅笔了,又可以吃冰糖葫芦了。”接着纷纷的跑来,一起向山爷汇报学习的进步,高唱感恩之歌。这时候,山爷便感到无限温暖,仿佛看到这些孩子已长大成人,正回到自己的村庄,带来技术和文化,建起一幢幢高楼,一步步的将村庄拉向城市的文明中去。从孩子们学习上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山爷残酷的看到:尽管一个人真正的强大要靠自己,但绝对需要环境。有几次,这场面被老师看到,他们都转过脸去,偷偷的哭泣。
山爷到城边的第二年岁末。忙着做生意,闯了红灯。被一个年轻的交警拦下,交警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山爷开了绿灯。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给山爷行礼致敬。
香香教着的孩子中,有一个省政府官员的子女。由于香香不厌其繁,尽心竭力的帮他学习。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到了首都大学。出于感谢,该官员带香香参加了一些酒宴,赢得了政府领导的一致好感。他们都希望香香毕业后到省委秘书处工作。香香果断的拒绝令许多领导惊叹不已!问她选择回故乡教书是不是义无反顾?因为两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大相径庭,没法相提并论。希望香香三思而行,不要意气用事,因为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香香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村庄对香香的回来并没有太多的感谢,因为他们对香香的行为难以理解。说她不该放弃大好前程,回到穷乡僻壤。香香对此不屑一顾,热情的投入到教学中去。
山爷没有回村庄,穷孩子们的前途令他担忧。离别的时候对香香说,要是他不在人世了,一定要将他送回村庄,只有在村庄,他才能够安息。香香点头的时候,眼中噙满了泪水。
开学不久,香香就买了许多本子和铅笔,作为对孩子们的奖励。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所以将奖品照顾到每个孩子。事实上确实如此,她发现语文不好的学生,数学就比较突出。两科都差的,音乐体育方面又有特长。为此,她热心的挖掘了每个孩子的优点,给了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奖励。并特别照顾家庭困难的孩子,得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