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她本性如此隐藏的好,还是结婚使她变成这样。不管是什么原因,看来今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像想象得那么好过了,夫妻间要想不吵嘴打架,只有自己委曲求全了。
建国顾念周秀美对他的好,慢慢得越来越感到是家里对不起自己。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对家里是做过贡献的。可现在自己的生活过得如此不幸福,这些都是因为这个家庭。如此这般的想,建国渐渐不知不觉地疏远了这个家,平时也很少再去看望父母,只是节假日走形式过去看看。
望着母亲看不上孙子一脸的不愉快,建军不屑地说,妈你也真是,不让看就不看呗,不看还省心省力呢。这么多儿子还愁没孙子看。真想看孙子你就再坚持几年,我也小二十岁的人了。等我结了婚,给您生一大堆孩子,都围着您,让您走路都不利索。
母亲被建军说的心里轻松了许多,嗔怪地说,就你嘴贫!
第四十章 两件难事
第四十章 两件难事
正如父亲所说,建华他们这帮知青在过了新鲜劲后,逐渐感觉到乡下的苦闷和无聊。在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有的甚至一次乡下也未去过。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和神秘,哪哪都比城里强。城里没有新鲜的空气,城里没有绿油油的庄稼,城里没有一望无边蔚蓝的天,城里没有憨厚朴实的农民,城里没有……待他们逐渐地适应了这些从未接触过的东西,适应了这里的一切,眼前的一切都没了新鲜感,都熟视无睹时,他们来时的热情象放入冰箱的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刷得一下掉了下来。
知青们刚来时的万丈豪情,这时早已烟消云散。建华和同伴们每天依旧懒散的出工,表面看像一个十足的农民,可打心眼里厌倦了这里的生活。
下乡的第二年,母亲依照父亲的指示,带着全家人的重托,来到相距200多公里的乡下看望建华。母亲原想带上建章的孩子一块来,父亲不让,说孩子太小,路太远不安全。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母亲来到建华下乡所在的县城,等待母亲多时的建华,亲热地让母亲上了和她一同来接母亲的马车。这是大队的车,今天到县城送东西,正好顺路接母亲。
坐在马车上,唠叨着闲话,这一路又走了一个来小时,到了知青点。母亲举目望去,这里的情形与早年自己所在的乡下并无二样。低矮的草房,高大的杨树,浓浓的泥土气息,衣衫破旧的村民。正值麦苗拔穗时节,大田里的作物,你争我抢地向上疯长着,满眼一片翠绿,煞是喜人。
母亲从路旁的田里抓了一把黑黝黝的泥土,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