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攥似乎就要冒出油来。母亲脸上荡漾着欣慰的笑容。她心里踏实了,建华下乡能来到这里,真是好运气,难怪每年打下的粮食吃不了,还得送回家。就是在这里真的呆上一辈子,吃饭是没问题了。
知青点是一处小院,两排平房由男女知青分住,两排房中间,是一间有三间房面积的大房,这是知青做饭吃饭的地方。母亲蛮新鲜地在建华的陪同下,在小院里转着看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知青们都下地了,小院里没什么人,只有做饭的大师傅在忙着做饭。因为母亲的到来,队长放了建华一天假,让她陪母亲。这也不是她特殊,哪个知青家里来人,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看完了小院,母女俩进了屋。每间房住两个人,里面是占去小半间房的一铺炕,门前空地摆着两张小桌,放着各自的用具。两人坐在炕上,母亲望着比上次回家探亲更黑更壮的建华,摸着她的手,关切地问,地里的活累不?
建华答,刚来时累,现在好多了,已经习惯了。
母亲说,和刚从家里走时比,你可是大变样了。吃了苦受了累,倒出落成大姑娘了。
建华说,我变得还不是最厉害的,变化最大的要数田小芬了,她刚来时细高细高的,现在壮的像一头牛,饭量大得吓人,比男的都能吃,劲可大了,男知青都不敢跟她掰腕子。
母亲说,在这概也不闹病吧?
建华说,有时也有个头疼脑热的,但少。以前在家里稍微不注意就感冒,在这就没这种现象。天天喝凉水,也不见跑肚拉稀。
母爱说,那是你身子骨比以前结实了,能抗病了。那也别大意了,还得多加小心,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出门在外,不象守家在地的,要多打对自己,听见没?
建华说,没事,这里也有医务室,小病都能看,大病就去公社,公社还不行就去县里。
母亲说,听树梅说,你们知青点里都在搞对象?
建华说,嗯,有几个,也不都是。
母亲说,那你呢?
建华说,我没有,我不想在这搞。也不知以后会咋样,听人们说政策有可能要变,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今年不像去年,扎根呀战天斗地呀嚷嚷得那么凶了。
母亲说,不管咋说,你自己要打对好自己,别摊上吃亏倒霉的事。
建华说,我知道,放心吧。
晚上,母亲在建华的屋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放心地回去了。
一晃到了第三年。应届毕业生下乡已成强弩之末,已没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