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会上最不重要的单元, 〃我〃是为父母而活着,为家族而活,为国家而活的,〃我〃的生命和〃我〃的生活不是首先对自己有意义,而是首先必须对家庭、家族、社会、国家有意义,衡量一个人意义的标志也不是个人的幸福感,而是他对这些外在于他的东西的价值。现代社会,〃我〃为家庭而活着,为子女而活着,为社会而活着,这依然是首要的,但是,与此同时,受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一部分人开始主动思考〃我〃对于〃我〃的意义。因而现代社会在〃我〃成为有限的奉献体的同时,也强调〃我〃对自己的幸福负责的意义。这是现代社会将整体利益加于个体之上时,给个体提供的交换法则,它不像传统社会那样完全忽视个体存在的价值,而是同时也肯定了个体存在本身的价值,将追求个体幸福本身也当作一种可以理解的目标,交还给了个体的人。
传统家庭观念的淡化(二)
葛红兵 胡榴明
事实上,也只有在个体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照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证在必要的时候人们选择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传统社会在保障个体的这种权益的时候,是以牺牲和剥夺婚姻中女性的权益来达成的,法律出于男性利益而保障家庭稳定。恩格斯曾经讲道: 〃一夫一妻制家族与对偶家族差异的地方在于婚姻的约束来得更坚固持久,此种关系已经不能由某方任意地解除了。这时的通例已是只有男子可以解除婚约抛弃他的妻子。男子的通奸权,这时已为习惯所保证(《拿破仑法典》曾确定地给丈夫这一权利,只要他不带情人到家里来),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这种权利也愈行得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2章《家族》,生活书店,1945。因为男权制是封建社会的支撑,家庭的稳定代表了男权制社会的稳定。恩格斯生动地阐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之所以稳定的原因以及社会对这种稳定的需要,虽然他的直接研究对象是从原始公社末期到19世纪初期的人类历史,但是对于我们了解20世纪末期中国家庭和婚姻状况依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否定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进步。
现代社会,家庭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较之从前已经大大削弱。妇女运动兴起,男权制度崩溃,女性意识的觉醒从根本上撼动了以男权制度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家庭结构,家庭也就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稳定社会的作用。封建主义覆灭宣告了家族制度的覆灭。随着君主政体的解体,领主制度、世袭制的废除,家族制度的没落成为必然,血缘联系对于人类生活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