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至孟子就讲〃杀身成仁〃了,即使如此,这个时候也依然保留了一点儿人本主义成分,如〃食色,性也〃;发展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将佛教的禁欲主义和儒学的伦理思想融合在一起,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一切人的本能的欲望扼杀得干干净净,以至于看起来中国人似乎先天地就是反人性的。
然而千百年来,中国的统治者就是用这种反人性的儒家说教来教化人民的,也正是这套说教渐渐地固化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中,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长期的教育使得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思想深入人心,普通民众逐渐地被培养成为自觉实行和施行道德的工具,最高的统治者可以扼杀统治阶层官员的欲望,高级官员可以扼杀低级官员的欲望,官员可以扼杀百姓的欲望,家族族长可以扼杀族人的欲望,家庭之中家长可以扼杀子女晚辈的欲望,丈夫可以扼杀妻子的欲望,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形成一个残酷等级制的伦理体系。
2五四以后人本文化的启蒙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人为本位的现代人本主义启蒙运动,对于这场运动的宗旨,周作人曾经作过精妙的概括,他说,五四运动就是要建立两个〃人〃:一个是〃动物〃进化的,一个是动物〃进化〃的。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不仅要建立个体的精神的人,还要承认人的动物性,还人以本来面目。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再次掀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西方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最典型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和《梦的解析》一时成为年轻人的〃圣经〃。也正是从弗洛伊德开始,中国人第一次敢于公开谈性,人们懂得了性是科学,性是知识,性是本能。这就是1980年代初期弗氏泛性论哲学理论对中国的最大的贡献。其次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个人选择的优先地位,强调个人自由,强调这个世界本无什么本质,一切都在人的自由选择之中,等等,这些构成了1980年代以来的个人主义思潮的一部分。
思想开放表现在各个方面,电影、电视、戏剧、文学中性的描写、情爱描写都放宽了控制。康德、叔本华、尼采、黑格尔、罗素、萨特,这些在欧洲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哲学家开始广为人知,中国社会再次打开了它封闭的心胸,打破了如坚冰般的思想封锁。当然,这场运动并不是彻底的,有些思想的介绍遮遮掩掩,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