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致力于重建一个暂时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尝试性的人数众多的社会集团,创立一种现在开始接近确定的亚文化。〃本章我们将从文化学视域着手,研究单身亚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一股亚文化的思想潮流,它的来龙去脉,它的中外影响,它和主流文化的互动等特征。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世界。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度的,地球上的一切都处于这种秩序和规则的框架之内。没有规则和秩序的事物是无法延续自己的存在的,最多只能是昙花一现。城市单身群落也是如此。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人类生活的规则有的是官方定的,有的是民间定的。
所谓约定俗成,就是指来自民间由民众认可而普遍实行的规范和准则。真正打破一切,超然物外的人是没有的,超然物外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幻象而已。单身者也不例外,只是作为一种亚文化圈,它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大多来自民间社会的约定俗成,也即单身社会的默契,而不是来自官方和法律。
友谊和责任
葛红兵 胡榴明
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保护单身者权益的组织出现,中国单身群体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有组织的群体意识以及文化认同意识,他们之间结合得非常松散,而且目的方向千差万别,只有30%坚定不移的独身主义者,有60%的单身者无时无刻不是在为建立一个家庭或者是重新建立一个家庭而竭尽全力,还有10%的单身者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可能进入婚姻。他们的目的和方向如此不一致,以至于被各种营利性的单身俱乐部牵制着、左右着,表现出互相之间的不信任、不认同。也就是说中国的单身者亚文化只是一个朦胧的雏形的概念,尚不是一个已经完全成形的文化概念。
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它自身的与生俱来的欠缺,单身者之间联系的松散性、疑虑性,甚至欺骗性也暴露了这个群体的弱点。这一点上他们不能和同性恋群体(如果不把它看成是单身者群体的一部分)相比,同性恋者相互之间比较团结,非常明确自己必须争取的权益即希望主流社会能够公开肯定他们的性取向和性活动,因为他们处于不公开的活动状况之中,社会处境更为压抑,所以同性恋者之间能够因为目的一致而组织成为一个较为隐秘的社会群体。
但单身群体就不同。自1980年代离婚潮开始,中国单身者群体逐渐壮大,社会地位也逐渐变得优越,常常受到有关社会团体的关心和爱护,社会活动完全公开化,压力从这方面说已经减小,这使他们更看重个体自身的利益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