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两个人说:〃你们有权选择你们对面包的态度,但是我对面包拥有三分之一的权利,我将使用这个权利。〃第三个人,他听信了道德主义者,他说:〃亲爱的道德主义者,我听从您的教导,为了道德的完善,我将面包献给您。〃第三天我们将看到道德主义者在吃了双份的面包之后满面红光,他的道德主义说辞越发凌厉辉煌,而那个献出面包的人已经饿得两眼昏花,连说一句〃给我一片面包吧〃的力气也没有了。
一旦我们解除了对道德主义者的迷信,那么相信一种超凌于个体之上的道德规范为一种绝对的普遍有效的道德规范的信念也会跟着瓦解。人们就会从这里回家,回到那个个人的立场。换句话说,没有普遍必然的道德律,道德主义者无权充当绝对主体,无权对公众指手画脚。
3中国民众的性观念
中国民众在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左右之下,其思想状况不可能不受影响,特别是在性观念方面。
因为有了19世纪的欧洲哲学和社会科学,所以才有可能出现后来的金赛与福柯。和尼采的哲学研究有些不同,他们是以研究人类性文化为专职的社会学家。他们认为爱欲和性欲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都是人类的本能需求,是一种无法克制的,不可缺少的生理欲望。他们打破了将爱和欲对立,将爱赋予精神,而将欲赋予肉体的二分法。
传统中,人们认为性欲的宣泄途径是婚姻。两性之间非婚性交往是非法的、不道德的。但是,现代以来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性学家更倾向于将性看作人类的生命本能,既然如此,任何人都有权利得到它,即使是非婚者。这样就推翻了婚姻和性之间的必然联结。经过1960年代西方性解放运动,人们终于公开地承认甚至宣传他们的性追求了。福柯对性作了如此解释:
〃如果它(指性)未能袒露出来,这是因为有某种限制力禁锢在那里,暴力将它压了下去,最终只能以某种解放为代价将其唤出。〃承认性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这是对长期以来欧洲禁欲思想的反动。
4单身者的性途径
单身者因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不可能通过婚姻来获得性,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愿意通过金钱(妓女制度)来获得性,他们的性只能依靠社会性交往来获得。这种非婚性交往向来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所不容。随着社会开放,中国人也渐渐懂得了性对于人的重要,大多数人不再认为单身者获得性是不道德的,在需要和被需要相统一的情况下,单身者有权获得性,性作为一种生命的必然需求获得了认可。涉及这个问题中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