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起回家,一起返回学校。利用这个时间我们交流了很多看法,彼此都很信任。当时都是青春少年,很多想法都是很片面偏激的,也是不成熟的,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只有些模糊的印象。这种交往对我很有益处,虽然谈话的内容没有什么大的意义,这种方式却是大有深意。我从这种交流中渐渐培养起表达自己的能力,获得表达的意愿和兴致。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获得对你的信任后,我畅所欲言,谈兴日浓。平时我是不大爱说话的。我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总是得不到同学的认同,每次一说出来,马上就被批驳反对了。在这种言语暴力下,我几乎成了失语症患者。我认为既然我说的话没有人认真听,也没有被赞同过,那么即使我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渐渐地,我连说话的意向都没有了。以致于在我踏入职业生涯时,一直苦于言语表达的缺陷,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识,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失眠的痛楚。你的认真聆听保留了我部分话语欲望和兴致,所以后来我才有改进的机会,才能像将自己重新发掘出来一样发现自己的话语欲求和兴致。不过尽管有改观,我的说话方式命中注定地通常以偏离常规,搞笑滑稽,话里带刺,古怪偏激的方式出现。我想要另外的模式都是不可能的了。我是话语霸权的受害者。当然,我自己也有责任,我的胆小、软弱,自我封闭助长了我的沉闷气质。与寡言少语相配套的是处世做事为人的胆小谨慎,整个人狭隘,胸襟狭小,看待事物多悲观,喜欢自怜自哀。通常这些负面的情绪又会使原来的情况变得更糟,长期发展下去机会使个体不能投入正常的生活,在工作以后就感到无法适应社会,无法适应工作。我饱受其苦,回想起那些日子还是心有余悸。在这里我着重强调单一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就差点成了书呆子,不能适应时代。那个时候我经常有种恐惧,认为自己要被时代淘汰抛弃了。
看看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这些事实吧。小学学校教育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还小,最大也不过十岁,对生活还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对与错。等我们到了知道分数和名次的作用的年龄,发现成绩好的无疑地得到老师的偏爱,这个时候,是非观念开始形成了。从老师和父母的反响中,我们知道了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是坏学生,成绩好的就有出息,将来的生活很美好,成绩不好的就没有出息,将来的生活很可怕,就这么坏分了好与怀。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父母和老师,其他人的父母(这些人形成并造就了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