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王辰说,“3000块钱一亩地,三年补偿,一年一付,钱太少,分到每户人家连做个小生意都不够本钱,过不得日子,这是一。二来群众也有对村委会和政府的不信任,怕中途国家的政策发生改变。三来秀水镇人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说法,他们说,我们这一丈布都卖掉了九尺,就剩下这一尺,肯定成了个宝贝,这么宝贝的地,咋也得卖个好价钱吧?”
“秀水镇为啥会闹出这么大个乱子?”王辰一言道破天机,“一丈布卖得就剩下这一尺了,既然你们看上这一尺布,想买这一尺布,那就得给个好价钱!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6。 穷人也想过个年(1)
也许和书记还没事偷着乐等人说好,不料费心费力等来一个麻烦。
桃峰县文联主席姓朱,名太明,为人黑白分明,嫉恶如仇,见了我就说:“这年头防火防盗防记者,不是要钱就是拉赞助,麻缠得狠,惹不起他,不满意了动辄给你曝光,烦!”
我问朱太明为什么讨厌记者?他说:“记者和以前不一样了,来了之后都有想法,不是想拉广告就是想要赞助,还有勒索的。上回有个什么记者站负责人,开口要20万元,县里没给,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背离事实,写了篇批评文章,扬言要登。找县里说,如果县里困难给10万块钱也可以。大家也不愿得罪他,就想给点钱打发了他了事。请示和书记,和书记当时正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听就火了,当即就去找新闻出版署一个领导,把事情前因后果原原本本作了汇报。署领导听了非常重视,就让人去查,查实后就把那个家伙给处理了!”
“也怨不得记者!”我说,“好多报社给记者派有创收任务,完不成还要扣奖金。也有许多无奈。多数记者还是很正直的,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好的毕竟是少数。”
朱太明皱眉道:“有一些记者光知道炒新闻,见佛杀佛,见僧杀僧,一点不负责任。前不久还有批评我们桃峰县建政府办公大楼的,标题很是耸人听闻:‘贫困县桃峰县盖起了豪华办公楼’,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人跟着起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过后我认真上网查看过,也就百十字一篇新闻,跟说相声也似的打起一个包袱,却没有进一步抖开这个包袱。网言本来无忌,说三道四的自然不少。进一步抖开这个包袱皮的是另一些了解情况的记者和几个跟帖的网民。记者就免了,择几则跟帖,便足以见仁见智:
“什么贫困县,那已经是老黄历,人家桃峰县在1999年就摘掉了头上的贫困帽子。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