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凑,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
4。 权力和金钱(2)
孔子对那些贫穷而有道义的学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那些爱财货且家里很有钱的学生则补充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穷学生和富学生因此都喜欢孔子。但孔子并不是尽义务,他教学生是要收几束干肉的。人要活着,就得谋生,这是人生第一要务。无论是当官的为商的做工的务农的,各色人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手段和方法千差万别,但本质都是在谋生。所以华人成公绥为之感喟说: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
曾几何时,中国不爱金钱而爱社会主义,穷得似乎只剩下一只铃铛。好在,那时中国的资源、粮食、空气、水,都是好好的,绝对没有假冒伪劣之嫌。这个分野开始得很晚,犹豫了好久,中国终于走上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路,发展之迅猛令上帝也为之大跌眼镜。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鲁褒和莎士比亚所描写的那些可怕现象,又胡汉三也似兴冲冲地衣锦还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领队也易位,赫然是:权力、金钱、财富,等等。
中国社会之所以处于两难之中,大约就是因为权力这个人民给予公仆们的阿赌之物,竟然能在社会主义前提条件下僭越金钱,而成为金钱万恶的领袖,这一点,大约是马克思生前未能虑及的吧?这也反证了,古今中外对金钱的认识虽然千差万别,但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之后,不同制度和不同社会对金钱的认识,也在渐渐地不可避免地融合和趋同。
或许马克思生前翻阅《 圣经 》时,有点儿粗枝大叶,不慎漏读了几个字,所以他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上帝知道了有些生气,认为马克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