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饭财政,穷人过不起年,一切自然从简,而田舍翁多打了几石谷,便想娶个如花似玉的浑家,这个浑家便是文化艺术。决定因素是先要多打几石谷,但还有个更为重要的前提因素,那就是田舍翁要舍得为发展上层建筑花这几石谷。
去年中秋节和治国匆匆忙忙从省城专程赶回桃峰县,为的不是开什么县常委会,而是参加桃峰县文协举办的中秋吟月诗会,会上和治国以秀水河为题即兴赋诗:“碧波揽群山,严冬水能燃;仙境不是梦,随风落三川。”当即有人质疑水何以能燃?和治国笑曰,“水当然是不能燃烧的,但可是借阳光西斜之余辉与中秋明月之白光,它就燃烧了,诸公不妨细察之。”
翌日诗会还上了网:农历八月十六晚,桃峰县文学协会在我县举办了一场空前绝伦的“中秋吟月诗会”。皓月映照着古老的寺院;管乐流淌过诗者的心田。与会人员拜月而咏诵,举杯而高歌,朗诵者达四十人之多。县委书记和治国现场作诗并挥毫泼墨,将诗会带入了高潮。
网上便有好事者曰:和治国怎么会把吟月诗会推向高潮?
和治国不禁轻哂:质疑者无非想说,如果我不是县委书记,就不会把诗会带入高潮,此话一点也不假。有一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不相适应的问题。本人参加这个诗会,除兴之所致,也意味着县委在致力于促进桃峰县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的同步发展!
也就不难理解和治国在百忙中故做气定神闲状参加这个记者节的初衷,他的出现,本身就是对记者们的一种无声的认同和亲切的慰问。比对时下许多领导无意于此也根本不屑于此甚至对此全然的嗤之以鼻,才真正是上层建筑领域人士在时下最大的郁闷和心痛。
记者节最后的节目是书法家留下墨宝,主持人让和治国上台他却坚决不肯,让贤于政协副主席。和治国的书法作品我曾经见过,颇有师承渊源,属于那种灵动大气端庄一派,透过字里行间可临帖习字从小打下的扎实根底。终于技痒,和治国随后上台,气凝丹田,人笔合一,呵成毛泽东沁园春《 雪 》全词,几幅宣纸上墨汁淋漓,自有一番和氏的气势和韵致。
此时朱太明已调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新闻办主任,新任县文联安弓福主席赋诗一首曰:“和公笔势力千钧,惊鸿乍起走游龙;欲知公心毫端觅,阅尽桃峰四时春。”
6。 桃峰县的上层建筑(2)
啧啧声里,墨香满室,曲终人散,轻松离开,对他无异休息。
7。 人怕出名猪怕壮(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