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余姚,你可以看到江南这个小小县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不仅出租车遍地都是,而且各种名牌小汽车也汇集于此。你行走在街道上,一辆辆奔驰宝马车时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据一位亲戚告诉笔者,在余姚下面一个叫朗霞镇的地方,就有奔驰车几十辆。而且对于一般的小老板来说,开上一辆奥迪车早已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了。而且如果你开车行驶在街道上,北京那种塞车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这不仅映射出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讲排场的文化,也映射出当地民众的富足程度。
笔者曾与当地一位超市老板一起吃饭。在席间,他告诉笔者,2003年是他们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而且这一年发展应用“飞速”来形容,其营业额增长1倍以上。其中有一部分是价格上涨的因素(如与粮油产品相关的商品价格在12月份上涨了30%),但更重要的是民众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比如,在春节前的几天,超市里购物就如抢购一样,人山人海的购物者、收款台长长的队、购物者一车又一车地把东西买走。看情景,如果不是各种物品十分丰富,超市里的商品一天就会抢购得精光。这种现象不仅折射出当地生产与市场之繁荣,而且也表明民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支配收入增加及消费需求迅速扩张。
笔者也曾经与几个企业小老板交谈过,他们谈及自己企业成长过程、现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一家生产电瓷煲的企业,2003年的产值达2亿多元,其主要产品出口美国,而且他们对自己未来发展充满着信心,目前正在向多行业扩张。另一家生产同步传动带的企业,只是在4年前借亲戚35万元起家,第一年产值就达到近100万,第二年达到200多万,第三年达到400多万,2003年产值过600多万,他预计2004年产值将达到800万~1000万元。可以说,浙江的不少地方,这样的企业星罗棋布。
就这样一种生产一个小小部件、产值又不高、企业规模又不大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最为重要的是浙江这些企业适应了刚出现的新型分工格局。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由部门间分工转变为部门内产品分工,再转变为同一产品产业链分工,由此形成了新型分工格局。这种新型的分工格局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化,即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如余姚临山镇生产的电话按钮其产量占全国市场的8%,陆埠镇水暖配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