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大多的时间里,由于政治上的原因,香港特区、内地与台湾省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发展变化着,特别是在那非常的岁月里,两岸三地各成一体,老死不相往来,结果是三败俱伤。世界各国在我们的互相咒骂中迅速发展,而我们却一直站在世界大门的边缘。尽管近10年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这种局面的改观更是一日千里。但实际上,这种发展与民众的期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相去甚远。远不多说,只是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与联系,尽管在面上是洋洋大观,但实质上的经济融合则相去太远。如果两地经济不是在实质上的大进展,而仅是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相互之间要取得双赢的局面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目前美国经济由盛转衰,世界各国经济风风雨雨,香港经济又有待复苏,但内地经济一枝独秀之际,香港更有加强这种合作的必要了。
因为,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人们之间的合作是各自获得利益的最好途径。但任何合作都是要花费成本的,合作的活动越是复杂,其合作所耗费的成本也就越高。如语言障碍上的交易成本、文化差别上的交易成本、活动方式上不同的交易成本、制度安排障碍上的交易成本等等,有些时候会因为这种交易成本过高使得人们之间的合作无法进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华人之间的贸易交往、联系合作就要多于在此外的交往合作呢?就在于两岸三地之间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相同而减少了人们之间合作与交往的交易成本。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由于在近几十年来,特别是香港在近100多年里,各自在其体系内形成自己具有优势的制度安排势差、经济要素势差、人力资源势差及现代文化品位势差等。正因为各种各样的势差存在也就成了两岸三地合作的前提,大家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无法独立完成的愿望。这次《卧虎藏龙》在2001年奥斯卡电影奖评选上获得最佳外语片不外是这种合作的一个最佳典范。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精诚的合作,如果没有这种优势互补的利用,那么哪一方胜算的可能性都不会太大。以往几十年的历史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可以说,在两岸三地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上,尽管过去的作为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但笔者看来,其两岸三地合作的优势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特别是香港特区与内地的合作关系更是与这种优势互补相去很远。当然,这种合作关系现在已经开始从过去的自发而为向政府自觉指导、主动进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还仅仅是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