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生产基地“班达奈尔”其成功确实是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从1990~2000年的10年中,印度从无到有地建设了一个有40万雇员的庞大软件业,2000年该行业的产值为80亿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据《经济学家》报道,全世界“千年虫”软件工程的相当大部分工作是由印度软件人员完成的。目前,印度软件业正逐年扩张着它在美国数百家大公司“办公室数字化”市场的份额。但是,印度新经济迅速发展并没有支撑起整个印度经济的现代化,印度社会的积弱与贫穷仍然是它的主要特征。美国《商业周刊》最近撰文指出,印度面对着中国的巨大挑战,如果印度不进行全面改革,印度与中国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与中国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在不少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中国一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在短短的20年里,早就把印度远远地抛在后面。不要说那些迅速崛起的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及北京等,也不要说珠江三角洲那富饶的农村,就是与中国农村其他大多数地方相比,凤凰卫视所播放的印度市民及农民的现况,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尽管中国的农村不少地方与香港地区相比并不是那样富裕,但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并不会有多大问题,而印度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在印度,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所称的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二元经济十分明显,而且现实的经济环境使得这种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印度,其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贫富差距悬殊,如发电能力尽管总量与英法相差无几,但按人均计算仅为英法的1/20。电力问题中国早已解决,印度则是城市频繁停电、生产用电不足。中国高速公路早已四通八达、铁路星罗棋布、港口设施正在追赶国际水平,而印度的交通设施落后使得国外消费品无法进入这个国家,出口品则难以运出。而经常在新闻电视中所看到的印度情景是,一辆陈旧的大客车;车里车外满载着人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行驶,交通运输之落后无以复加。
迄今为止,印度虽然有1亿多中产阶级,但仍有1/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近2亿人每天的收入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极度贫困标准1美元。对许多穷人来说,根本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而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增长速度更是惊人。现在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有近1000万人。还有,印度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占支配地位、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10年来印度农村的民众生活根本没有多少改善)、国家财政亏空(财政赤字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