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有生长的土壤。也正是这种动荡不安、规则不定的年代,为靠近权力者侵蚀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几年来,媒体陆续暴露出来的股市上种种做假造假、欺诈中小投资者、操纵股市等事件正是这些现象的鲜活写照。
从古到今,一介书生,本来手无缚鸡之力,但社会捧之为“贤达与良知”,可能在于他比大众多读一点书多明白一些事理,在于能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实地告诉大众,在于能对有损于社会大众的事情进行鞭挞与批评等,以便来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和民众生活过得更好。但在以钱为鹄的社会里,一介书生这种赞誉与功用则有些弱化了,不少书生更多的是面对功利与钱财。当然,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或社会,没有社会的良知,没有对人对社会行为的关注与批评,个人与社会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如何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做得如何也不知道,那么,他又如何成长呢?个人是这样,组织与社会都是如此。
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体制中,不少公众知识分子不仅在于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在于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关注,在于对有损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进行批评。他们就像一只只牛虻,不时叮叮社会这只大牛,让它清醒地朝着有利于社会大众利益的方向走。
在我们的社会里,由于受思维惯性及文化传统之影响,个人、媒体、组织与社会,更多的是关注以往做得如何好,以往业绩如何喜人,却没有学会如何来反省自身、检讨自己,并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更不愿意听到他人的批评。试想,这样的个人与社会还能不问题重重。即使近几年来,这些方面有所长进,但还是与文明社会相去很远。这也就使得我们社会无法真正迈向经济富强之路。
笔者在香港工作生活多年,受那种制度与文化之影响,一些观念与习惯也寓之于心。回到北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对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本《股市牛虻》就是自己对中国股市发生之事情所写下的一些心得,而且这些心得在报刊登出后很受大众厚爱。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股市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总是需要有人来分析、来评价,需要有人像牛虻一样,不时触动它;以促进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为,对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他们无论是信息、知识及工具,还是所持有的资源上都表现明显的劣势。我们的市场不仅要有保护他们利益的法律法规,更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