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地缘与语言的优势,应由近而远地与内地建立策略性经贸伙伴关系,主动与毗邻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加强合作,结合为区域性的优势。而长远策略则是紧握发展机会,使香港发展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都会、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国际财经及高增值服务的一个不可代替的特别行政区。曾荫权也强调说,在这场激烈竞争中,香港不是要与人“斗平”,而是要“斗靓”,譬如要将公司管理水平提高,达到世界级水平,才能吸引外资及内地企业到港投资,故注意力应集中在香港已具备优势的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上。
对此,曾荫权也就与广东地区的合作,从多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包括发展区域交通网络、扩展跨境电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援、提高出入境管制工作效率和鼓励两地商贸交流等。
总之,在香港如何与内地进行各方面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问题上,2001年的财政预算案一改以往政府被动接受、事后认可的态度,而是根据香港的制度势差、经济势差、地缘及语言文化的优势,调整为积极的心态,提出了具体政策,主动出击。这应该是加强香港竞争力,促进香港经济再上一新台阶的重大举措。这也应该是香港未来经济的基本思路。
(2001年2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70节 短期内上海无法取代香港的优势
近日来香港的政务司长曾荫权到上海访问,回香港后对上海的近期发展大加赞美,呼吁港人必须增加危机意识。因此,曾经一直为港人十分关注的香港与上海比较的问题又成了媒体争论的热点。其实这个问题人们有很多的研究,也讨论不少。主流意见有二:一是以上海目前发展一日千里的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会超过香港;一是香港与上海经济基本上是优势互补,上海的硬件方面在长期内会有很大发展,并可略胜一筹,但就经济环境的软件方面说上海则大为逊色,短期内难望其项背。其实,这只是看到问题的表层,并没有切入其肌里。如果我们对这问题再深入分析与探讨,一层一层剥其表里,那么其实质自然呈现。
现在,人们可能会问,香港与上海孰优孰劣?在短期内上海能否超过香港?上海在多长的时间内超过香港?上海超过香港之后,香港的经济地位、国际影响弱化的状况如何?其实莫说是两地进行比较,就是两个人之间进行比较也是十分困难的问题。对各个人、各个地方来说,各自的约束条件不同,简单的优劣比较有时候会没有多少意义。其问题并不在于比较,而在于如何各自在自己的约束条件下把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