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出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地最大的优势,最好的条件都会变成劣势,都会不及他人或他地。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与香港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香港鞭长莫及的。如果在那个时候有谁大嚷香港在20年后如何能赶过上海,人们还以为他在白日说梦话了。但现实的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香港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了上海,而且把上海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以目前两地的约束条件来看,上海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是一日千里,也摆出一种与香港试比高低的态势。就以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态势来说,以上海外滩金融街和陆家嘴金融保税区为核心的金融圈,大楼林立、设备先进,好一派国际金融中心的气势早已跃入人们的眼前。再加上政府的宏愿与蓝图;即在未来的10年里,把上海建设成立足中国,辐射亚太的国际金融中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上海真有想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势。但实际上,政府的宏愿、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及金融大厦的耀眼辉煌并不能掩盖上海金融基础设施的积弱。
香港则是一个自由开放、功能齐全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不仅国际金融机构高度密集;金融市场齐全畅旺,而且金融体系高度开放化、国际化,没有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货币使用自由、内外金融机构统一国民待遇;自由经济政策与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相互辉映。
香港金融体系中的这些价值观念与制度安排则是其发展的核心。如果中国政治体制不能大步地向前迈进,上海是无法与香港比拟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上海金融业与香港金融业相比,最大问题应该是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法律体系、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信息披露机制、交易与清算组织、监管机构等。因为金融市场的繁荣都是与金融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分不开的,而且金融基础设施必须随着市场环境和金融活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刚刚开始,就是根本不能满足现实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会计制度只在侧重反映价值分配的信息,缺乏识别风险分配的有效的会计结构。还有市场信用观念缺乏、市场秩序难以建立。这些都使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确立。
但是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一百多年来不断地通过法律形式把实际的经济成果固化下来的结果。这些大量的成文法或不成文法不仅使香港金融体系内的经济行为基本上有法可依,而且也形成了相应的健全的执法和司法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内地近年来法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