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券商透露,最近两个月的新开户数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这类投资者的买单多为国企股。显然,外来资金的推动成为H股市场持续活跃的因素。
最为重要的是,有迹象表明,内地热钱开始大量“逃往”香港股市。据悉,内地的一些投资者近期已将阵地转到香港,甚至有人组织炒股旅行团,组织内地有钱人到香港投资,而这些投资者的目标多瞄准H股。过去两星期,每天约有10~20名中国内地人士在香港开设户头,每人投资额约50万~400万人民币不等。不少从B股市场的急升中获得大利者,开始认为B股上升空间已经有限,并且认为,“今天的H股,就是昨天的B股”,故而大举进军H股市场。这可能是目前香港H股红筹股涌动的真正原因吧!但愿港人对H股红筹股也多留意一点,不要让一次淘金的机会擦肩而过。
(2001年4月)
人民币能替代港币吗
近来,无论是国内的一些官员,还是香港的一些知名人士,总是会把香港与上海比,总是会比出上海不久将会取代香港,人民币将会取代港币之结论。特别是最近,有人一直在鼓吹,只要中国金融业完全开放,只要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上海将在数年内取代香港成为金融中心,人民币也顺理成章地取代港币。不管这些言论是否有自身利益内化其中,或为自身及其集团利益辩护,但是无论是从目前的现实还是从学理上来说,这种鼓吹人民币能替代港币的言论既不现实,也没有学理上的意义。
货币替代现象是古而有之,16世纪的“葛氏定律”(GreshamsLaw)就描述了货币替代的现象。按照现代金融理论,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的货币需求不只是本国的货币,而是由不同国家的货币组合而成。当经济变量发生变化时,其对各货币需求的组合也会发生变化。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投资者组合中的替代性越大,经济变量变动所引起的汇率变动也就越大。由于风俗、习惯及便利交易等,一国的居民通常希望将其资产或财富的大部分以本国货币来保有,而由于外国货币可能具有一些本国货币所没有的功能,一国的居民就往往希望将其资产的一部分以外国货币来持有。无论是私人或是官方,为使资产组合的风险达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