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内地一些希望到香港上市的企业无法成行。因此,香港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理清楚目前有哪些因素阻碍了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这些因素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在这些问题上香港政府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果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的障碍解除,香港的金融市场重造辉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2001年8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3节 H股红筹股近期在香港股市涌动
从内地B股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的消息一公布,香港股市中已沉寂多时的H股和红筹股就已开始涌动,特别是近期来更是一路高歌,热点纷繁。从2001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香港42家H股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在30%以上的有18只之多,而同期恒生指数却下跌了4%;香港创业板中资背景的股票,如托普科技、金蝶软件、上海复旦等也有骄人表现,部分股票近期上涨了1倍以上。
不可理喻的是,全球股市一片萧条,H股和红筹股却强劲上扬。有人会认为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宏观面强劲所赐,是因为国企改革有较大的进展所致。其实,就内地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动作而言,这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有所表现也多是表面文章,从根本上没有推高H股及红筹股的动力。而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使人们联想到H股红筹股是“B第二”了。
试想,莫说是内地B股市场,就是A股市场,哪一个市场的上市公司可以与H股和红筹股的上市公司比拟呢?与在内地上市的上市公司相比,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基本都是大盘的绩优股,但A股市场的市盈率为60倍,B股市场的市盈率也由2001年2月19日前的10多倍上到45倍左右,而香港的H股红筹股的市盈率仍然在10倍左右徘徊。同样的公司,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市盈率相差如此之远,还不得不引起人们想像多多。加上,从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多数H股公司去年的经营业绩有明显改善。连续3年赢利的公司不在少数。还有,从现有的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表面上一枝独秀。加上最近B股市场的激活,全球的基金经理开始热中于投资中国概念股。在B股已有相当涨幅、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随大市表现疲软的情况下,国企H股自然成为众多海外资金追逐的热点。野村证券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4月9~15日一周内,美国投资者将201亿美元投向亚洲基金,数额是2000年12月以来最多的。据香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