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赋予个人发展的条件与机遇。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尽管外国金融机构薪资水平高于国内的金融机构,但是近几年来,这种差距已经开始慢慢地在缩小。如果再加上工作的稳定性及单位福利因素,高一点薪资并不是吸引人才流向外资的关键,重要的在于国内单位的人事制度无法使那些优秀的人才得到好的发挥与成长。如果中国的人事制度不改革,不形成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中国企业的人才流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在短短的人生中,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呢?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大的成绩就是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努力,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国有体制下,这方面限制远远不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优秀人才也根本不能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目前外资企业向他们招手,他们岂有不动心之理?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误区。即人才向外企流动是人才流失吗?当然,如果从流出人才的国有单位来说,是一种人才流失,但是无论是人才本身,还是从整个社会来说,这并非是一种人才流失。因为,人才的流动不仅可以使人才者能够找到更有利于自己发挥自己才干、更好地成长的地方,本来在国有单位的人事制度他只能做一份工作,人才一流动后却能够做5份工作(以原来国有单位为基准),于己于社会都会有大利,而且流动到外企工作不也是在中国吗?外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了,不仅他们可以获得利润,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就业。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就是越是外资企业多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经济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经济发展要快,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看看上千万的农村劳动力流向那里,你就能看到其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还有,江苏的苏州与无锡,以往一直是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州,但是近年来苏州一直大量地引进外资,大量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结果是不下几年就把无锡远远地抛在后面。这也就是说,人才流向外资企业并非是一种人才流失,只不过是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其产生的影响与效应可能会比在国有单位大。而且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个人才走了,只要人事机制好;新的人才又会成长起来。在一个世纪内,中国的人才资源永远是十分丰富的。
据说,政府为了防止所谓的人才流动,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对一些他们认为的人才采取管制的办法。规定哪些人才不能流出。其实,这样做是一种愚不可及的办法。因为,任何人力资源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