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也正是这种制度安排、人文景观推动着整个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可以说,香港以她独特的文化,不仅造就了香港的繁荣,民众的富足,而且惠及整个世界,特别是中国内地。你只要走入内地许多大学校园,哪里不留下香港人的英名,什么“邵逸夫楼”、“霍英东楼”、“李嘉诚图书馆”等等遍布全国;再看看,全国各种各样的大型奖励基金、资助项目多为香港人所捐赠。还有,香港的法律制度、香港民众的行为的自由空间、香港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便利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内地即使在20年后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而这些正是香港最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景观,永远不可小视。而这种人文景观,并非是内地民众观之后过往烟云,而是所闻、所见、所触的体验。如果港人能够把这些人文景观发扬光大,不仅可以永葆香港诱人的魅力,而且也可让国内民众把这些精神带回到内地,从而推动内地经济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港人就应该以开放平等、尊重爱护的心态来迎接内地民众来港旅游!
(2001年11月)
第六部分 开放中的中国第90节 “入世”后如何打造中国传媒产业链
按照国有惯例,传媒业应该包括新闻出版业、影视业、网络业、演出娱乐业及音像发行业等。可以说,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的传媒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各种媒体自己的规模。光从广告市场来看,1990年各类广告的营业额仅25亿元,到1999年,中国的广告营业额已达到了622亿元,增长了近25倍;2000年,更高达820亿元。而新闻出版业的情况更是少有的繁荣。国内文化传媒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能够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一方面在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政府对此行业严厉管制,使得其他企业无法自由进入。在政府的完全控制下,要想进入中国传媒业是不可能的。在政府对传媒业的完全垄断下,传媒业成了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如果谁能进入传媒业,自然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也怪不得世界不少大的传媒集团与企业对此觊觎之久,它们随时想找机会进入中国的传媒业。
“入世”后,尽管中国政府会由于政治及意识形态等种种理由不愿对此行业放开,或者是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条款限制他人进入,减缓中国传媒业开放的速度。但是无论是从所签订的WTO协议条款来说,还是从进入WTO后中国整个经济运作规则将大变革来说,政府仍然想维持既有的垄断地位是不可能了。“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