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也不要低估了这场变革的艰巨性。因为许多精英文化的势力还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在我们的大学里,人们被灌输着这样一种信条:一切文化和价值都是平等的,但是西方文化和西方传统价值却(高高在上)是不平等的。这一信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维护,并传遍了法学院、教育学院甚至公共卫生学院。最高法院仍能通过裁决罗莫诉埃文斯一案将“精英阶级”(法官当然也是其中一分子)所提倡的性解放、反传统道德的观点“强加给全体美国人”(引自斯卡利亚大法官的异议陈述)。《纽约时报》、福特基金会和全美教会联合会等仍然踩着文化革命鼓手奏出的与时代不和谐的鼓点前进。
序言上帝的恩宠
在中下层人群里也能听到这种文化的刺耳的鼓点。纽约的一所高中就开设了讲授如何涂鸦的课程,他们认为涂鸦作为一种民间流传的艺术形式,其价值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在纽约最好的一所公立小学的数学课上,老师却告诉学生哥伦布是一个崇尚种族灭绝的恶棍;其中一名很有天赋的三年级学生甚至没听说过乔治·华盛顿,他还以为那是一个杀手的名字。通俗文化把性解放的限度一再扩大,大家都很熟悉这方面的事例,也用不着多说。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离婚率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90年代同60年代相比,结婚率却下降了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我们绝不能认为这种情形和道德是永恒不变的。文化变革一旦发生就会迅速展开,就像当年“文化革命”一样。拿最近的一个例子来说,反吸烟运动就成功地在一夜之间把香烟的形象从充满魅力变得令人厌恶。虽然预言家们认为文化只会无情地走向衰败,但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却提供了相反的例证:在一代明君的支持下,作家、社会改革家、慈善家和牧师等精英分子,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私生子无数、犯罪率高涨、嗜酒如命、城市人口贫穷、沉迷于斗鸡和斗牛之中的国家变成了人人遵纪守法、处事冷静、正直向上、家庭团结和睦、人民富裕安康的国度。在世纪之交的美国,我们文化内部开始出现的变革不仅为下层阶级带来了信心,而且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几十年来不曾有过的伟大振兴的希望。〖1〗0〖2〗梦想与梦魇〖4〗简介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令人瞠目结舌的贫富悬殊难道不是只存在于狄更斯笔下的伦敦吗?它们怎么会在今天的美国城市里死灰复燃甚至根深蒂固了呢?
有些每天我们都能看见的反差现象是如此的奇异;但久而久之也就司空见惯了。在纽约灯火通明的第五大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