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并茂、痛心疾首、乃至于控诉般的发言所震懵。本来对这件事最有发言权,最主动有理的调查组,当时竟然哑口无声,面面相觑,全场气氛顿时显得异常紧张。
朝旭在这数十人的调查组中职位最低,按常规不可抢先发言,否则,有犯僭越之忌。然而,全场的沉寂,令人窒息。他气愤,他着急,他希望自己的领导者站出来,主持正义,维护法纪,将这颠倒了的事实再颠倒过来。可是,等啊等!一个代表省级单位的调查组,竟然没有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领导出来驳斥对方。主动完全变成了被动,好几位平时神气十足的正副厅级领导此时呆若木鸡。半个小时过去了,调查组尚无一点动静,这位情况介绍人不禁面露得意之色。是畏惧部队,还是想维护军人的形象?是前几天的调查不实,还是到这里走走过场应付老百姓?如果说是前者,倒情有可原,但也应实事求是,维护军队的形象,不等于包庇纵容个别罪犯,个别人的问题,并不影响整个部队形象,再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中国军队的优秀并非这个队伍中人人都优秀。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没有严明的国法军纪,也就不可能保持人民军队的优良本质。如果是第二种想法,到部队方面来只是为了应付当地老百姓,那就大错而特错,无异于为虎作伥,纵容部队有草菅人命的特权,而人民群众则可以被任人宰杀,公道何在?正义何在?
面对部队那位介绍情况的领导得意忘形的神态,地方调查组如此高规格的团体,竟然还是长时间的默不作声。
朝旭再也按纳不住心中的激愤,他要打破这反常的局面,他要以几天调查到的大量事实,以自己善于雄辩的口才把这个局面扳过来。他,这位曾经被选派参加中苏谈判的年青人,此时也顾不了自己职级的卑微,也虑及不了领导们今后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他发言了…
“对不起,我可以说几句吗?”一声带有京腔的流利普通话打破了沉闷。全场一百多双眼睛一齐射向他,“好一个清秀的年轻干部。”人们轻声议论着。
“好吧!请讲!”本不应受任何人批准的请求,还是被部队一位高级首长揽过去勉强批准了。
朝旭很礼貌地看了一眼部队首长,说了一句令满座惊讶的话—;—;“本人也是军人出身,我对部队是有深厚感情的。”
这句话刚出口,那位高级首长立即带头鼓掌,在座的部下当然也跟着热烈鼓掌,而调查组成员则对他投以鄙夷的目光,都认为他屁股坐歪了,要捅娄子了。殊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面对着大大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