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手机连同研读报告被技术科的同志一起送给了刑侦队。当时吕阳很失望:难道真的就找不到别的蛛丝马迹?
吕阳不是个轻易死心的人。那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吕阳刚好和技术科那个帮他鉴定DV的年轻人田尚雨坐在一起,吕阳边吃边向他求教起来。
吕阳:“手机芯卡除了记录通话时间和通话方向,能记录通话内容吗?”
田尚雨:“目前普通手机还不行,假如说被我们绑定的手机,是不成问题的。不过,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只要人们想到的,估计很快就会研究出来。”
吕阳点点头,接着又问道:“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更换手机号码,假如说一部手机曾使用过好几个卡号,我们的技术能鉴别出来吗?”
田尚雨一听,马上就对他的这个话很感兴趣。他说:“你提问的这个问题我第一次遇到,这还真是个很重要的被人遗漏的空白。”田尚雨沉思了一会儿,说:“从理论上讲,任何物体都会有记忆功能,芯片装在手机里面,自然应该有记忆。”
田尚雨的回答让吕阳很兴奋,因为,他一直在琢磨段一飞的手机。上次技术科对段一飞的手机进行鉴定,只是对他的通话情况进行认证,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当时吕阳想,一部手机只和一个人联系,这种看似单纯的现象只能说明,这部手机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内涵。这个手机从外形上看,已经不像新近买的。吕阳一直在想,这部手机所使用的号码除了机内装的这一个,还应该使用过其他号码。但是,段一飞从来不肯承认。吕阳知道,假如查不到别的手机号码,段一飞的所有联系人就很难浮出水面,这样,对深层破案肯定是不利的。现在既然田尚雨说手机应该有记忆功能,吕阳怎么会不兴奋?
《浮沉》第四部分 《浮沉》第十四章(9)
但是,如何检测到手机上的记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田尚雨说,他还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件事儿。但他觉得这事情从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
吕阳兴奋:“那你好好琢磨琢磨,看看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田尚雨筷子敲击着嘴唇略显沉思地说:“也许使用传统的化学元素的互变原理就可以。”
“化学元素的互变原理?”
“对。其实就是最传统的方法。这就像当年的白色恐怖时期,我地下工作者互传密信,都是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接信人用碘酒之类的药水往上涂抹,便能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内容。现在已经有比米汤效果好多少倍的化学药水。显影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对手机是否灵验我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