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杨思东还坠在回忆里,那校园的石椅、那图书馆的嬉笑、那手牵手的散步,但怎么就一句,“分手”被自己一句气话,把所有的情感给葬送了呢?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杨大哥,我什么都会做,我会做饭,我会洗衣服,叠被子。”
朦胧之中才从回忆中匆匆醒来,感情这个东西经常是糊里糊涂的纠缠在一起,宇老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己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啊”她没有亲情,友情,如果连仅仅这个爱情的憧憬都慢慢的抹杀,那她人生的希望何在呢?虽然她只是十四岁,但如何能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坚强”二字,不知道多少人在它面前倒下了,“我看我们定个十年之约,你到大学之后,我们再谈吧!”
“那我们拉钩上吊,一百年也不许变。”
世俗间的情感真如这小手指的拉钩一百年也不许变,那么世人也不用酒入愁肠,去化相思泪了。
走进世俗(四)
七
今天这场开会,才算是村里几年来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大会,往年的大会没有什么记录,也没有什么经验和故事可以给后来人借鉴的。
李老汉又是河南到河北,道东到道西的把人用锣都敲来了。这次后道沟的农民也来了,因为后道沟的村委会已经解散了,穷困到了许多矛盾都不能解决。村委会门前那快场地上,不一会儿的来了一群人,或站或坐的围了一个半圆圈子。再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严重,不如说是他们仅仅的盯在城市里,如果能放眼到乡村做一番事业,那也是不小的贡献。
“乡亲们,今天的会就是发牢骚的会,头道沟也好后道沟也好,只要有什么困难与想法,大家都谈谈。”
李老汉在身旁说:“对,不是有句成语叫什么各……“
一个小孩答道:“各抒己见。”
“对,各抒己见。”
“这玉米总不长啊,也不是没浇水。”
“马车总陷泥坑里,小车难推啊。”
“我们冬天做什么呢?冬天长菜多好。”
“镇子里都盖的塑料大棚,里面种东西。”
“钱全留给孩子上学了,哪有钱干别的啊。”
“我那孩子上了大学,就不会回了。”
“镇子里的粮店收的费用大贵,我们卖的玉米叫他们赚了大头。”
“如果能直接和市里联系就好了。”
七嘴八舌的有三个多小时,无论是头道沟还是后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