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迂回作战,拖泥带水。手术室的护士常常看到上台的排班,即可根据主刀医生判断是否可以按时下台,吃上中饭。郎教授是前一种。
作为年轻的住院医生,每天都盼望能有可手术的病人收到自己管的病床上。一天,一个体重90公斤,年近50岁的女病人被收到我的病床上。我仔细查阅了她的病史,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已有数年,B超显示“胆囊炎、胆石症”。我背诵着“3F”的诊断要点“女性、肥胖、40岁”,她的情况与教科书上描述的几乎一样。太棒了,我可以按“胆囊切除术”的思路准备了。通过问诊得知,她是老知青,父亲是老八路,她现在经营一个水果摊,她邀请我手术后到她的摊上,给我最新鲜的水果。
术前准备顺利。手术前一天,她的全家人都来到
医院,我将准备好的格式化的《手术知情同意书》放在他们面前,逐条念给他们听:“麻醉意外、术后感染、胆总管损伤……”老父亲特地问我胆总管损伤的涵义,我告诉他,肝脏产生胆汁后,通过胆总管排到胆囊储存,进食后,胆囊将胆汁排到肠道帮助消化,有的病人解剖变异,手术切除胆囊时不可避免地伤及胆总管。他问到后果,我答道,需要修补或吻合,插一个“T”形管子,挂至少半年瓶子。老人紧锁着眉头,颤抖而坚定地在病人家属的位置签上了名字。
早晨,我同卫生员一起将病人挪上手术室的推车,插好了胃管的病人不安地望着推车旁的我及走廊的
天花板,无助地进入了手术室。
麻醉效果很好,我和进修医生切开病人的腹壁,暴露好上腹的器官,初步探查没有肿瘤,胆囊内有多发性结石。郎教授此刻洗手上台,我向他简单作了汇报。郎教授检查了手术野情况,像大学三年级时一样,表扬了我。
胆囊已暴露,郎教授用血管钳提起胆囊底,我用电刀将胆囊从肝脏的胆囊床小心地分离开。到了胆囊颈,或许是我太慢了,郎教授随口说了一句“你怕她痛啊”,用一把直角钳穿过组织,套起了一个管状物。我不自主地嘟囔“不会是胆总管吧”。郎教授命令我下剪子,“剪”,他用血管钳敲了一下我的组织剪,这是不耐烦的信号。我犹豫,但还是剪断了钳子间的组织。下一步就是切除胆囊,但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拎起的胆囊连着近端的胆总管——胆总管被切断了。郎教授哀叹一声,几乎瘫了,护士忙搬来凳子,让大汗淋漓的教授坐下。
“怎么搞的,你为什么不看清楚就剪?”他懊恼地埋怨我。在手术台上是不能争辩的,我理解他,快六十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