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纔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纔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