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是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纔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4' 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关于诗词的对仗,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到这里。
注释
'1' ‘铿锵‘,乐器声。指宫商协调。
'2' 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 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3' 字外有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 ‘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关于诗是种类,问题是相当重复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 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 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