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个格式的。现在试举高适的一个例子: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凌杂风雨'77'。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簟 I淼倍饔龀G岬校」厣轿唇馕АL略妒燎诰茫耋缬μ浔鹄牒螅?8'。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 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 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79'!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 )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2 )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3 )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
(4 )仄声韵与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
(5 )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
(6 )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 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 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 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 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着很大的差别。 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 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 风。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纔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1' 六言诗是很少见的。
'2' 也有七言长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3' 参照下文第43页。
'4' 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氏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
'5' 《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
'6' 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是罕见的,这里不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