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作《时世行赠田妇》。
'28'‘旋‘,去声。
'29'‘更‘,去声。
'30'‘令‘,平声。‘漂‘,去声。
'31'‘过‘,平声。
'32'‘为‘,去声。
'33'这还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特定格式,因为那种格式第三 字必须用平声,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声(入声)。
'34'‘芹‘字今入文韵,但杜甫时代还是真韵字,不算出韵。
'35'‘为‘,去声。
'36'这是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标准来衡量的。当然也可以拿‘仄仄 平平仄仄平‘来衡量,不过那样也有不合平仄的地方。下同。
'37'这里所谓‘词‘不是诗词的‘词‘。词类指名词、动词等。
'38'有时候,也有人把字分为动字、静字。所谓静字,当时指的是今天所谓名词;所谓动字就是动词。
'39'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40'这十一类还不是完备的。
'41'‘思‘,去声。‘论‘,平声。‘清新‘句和‘何时‘句都是拗句。这里可以看出拗句在对仗上能起作用,否则‘庾开府‘不能 对‘鲍参军‘。
'42'‘看‘,平声,读如刊。‘回看‘句是拗句。
。?3'‘为‘,去声。
'44'‘重‘,上声。‘应‘,平声。
'45'如杜甫《春望》,《秦州杂诗》等。
'46'‘离堂‘句连用四个平声,是特殊的拗句,是律诗尚未定型 化的现象。‘悠悠‘句是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
'47'‘骑‘,去声。‘看‘,平声。‘乘‘,平声。‘为‘,去 声。‘闻道‘句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
'48'‘看‘,平声。
'49'全篇用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用对仗),也是比 较少见的。例如杜甫《垂白》:‘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长 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但是尾联半对半不对的就比较多见,例如半对半不对的就比 较多见,例如杜甫《登高》尾联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0'也可以用于颔联,如李白《宿五松下荀媪家》(见32页)。 甚至可以全首不用对仗,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因为不是常规, 所以不详谈了。
'51'‘看‘,平声。‘为‘,去声。
'5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