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 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为露 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 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 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 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 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 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 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复‘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应当指出,所谓不完全句,只是从语法上去分析的。我们不能认 为诗人们有意识地造成不完全句。诗的语言本来就像一幅幅的画面, 很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 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二)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 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现在举出毛主席诗词中的几个例子来讨论。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尧舜。依平仄规则是‘仄 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第三 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 因。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后阕第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 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两字,‘雄鸡‘放在第三四两字。
《西江月。井冈山》后阕第一二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 志成城。‘‘壁垒森严‘和‘众志成城‘都是成语,但是,由于第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严‘放在第三四两字,‘壁垒‘放在第五六两字。
《浪淘沙。北戴河》最后两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观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