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更加苍劲有力。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气概被毛主席用恰当的比喻 描画得十分传神。
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杜甫《恨别》第三四两句:‘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老‘字是形容词当动词用。诗舜影饕宓那楦谐龇ⅲ竟椅雌剑?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滞留锦江边上。这里只用一个‘老‘字就充分表 达了这种浓厚的情感。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后阕第七、八、九句:‘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二字是名词当动词用。毛主席 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这是蔑视阶级敌人的革命气概。‘粪 土‘二字不但用得恰当,而且用得简炼。
形容词即使不用作动词,有时也有炼字的作用。王维《观腊》第 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 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 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 ‘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 ‘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以上所述,凡涉及省略(不完全句),涉及语序(包括倒装句), 涉及词性的变化,涉及句型的比较等等,也都关系到语法问题。 古代虽没有明确地规定语法这个学科,但是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经常接触 到许多语法问题,而且实际上处理得很好。我们今天也应该从语法角 度去了解旧体诗词,然后我们的了解纔是全面的。
'1' 这两句口诀之所以不完全正确,是由于其它声律的原因,已见上文。
'2' 这是一个拗句,这里不详细讨论。
转自王力《诗词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