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对男女性的婚姻是利是弊,则无法做出科学预测和判断。不过细审我国现今婚外情状况,我们觉得有资格对未来做一些合理的估测。
与现实背离现象(1)
程超泽
”婚外情”一词的暧昧不明,一般人对这种关系有好恶相斥的矛盾情结,是其中的部分原因。尽管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社会上相关”婚外情”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剧增,在社会上乃至舆论上却仍存在着一股强势的性规范:不赞成婚前性行为,责难不合法婚姻、私生子、堕胎,当然还有私通。
但是,社会毕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开放,今天,我们可以到处听见那些公然挑衅上
述这条规范的少数人的行为,大学生公然发生性关系,甚至同居,娱乐圈名人畅谈他们的艳史,表明他们的性倾向。更重要的是,社会上继续存在着为数众多表里不一的人,他们在公开场合热衷地接受甚至拥护这项规范,但在私底下却大相径庭,甚至违犯了这项规范中的一部分。
在《美国要人》(The Significant American)这本书中,美国社会学家约翰·丘伯(John F。 Cuber)和他的共同作者佩姬·哈洛夫(Peggy B。 Harroff)称,传统规范是一项依据”集体伪装”和大多数人故意讹造自己的性想法和行为,所建立的”巨大虚幻”。提出这项发现的人不只这两位作者。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知名家庭临床医学家及”艾沙林学会”(Esalen)共同创办人,1967年在”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上报告称,”几乎所有现今对已婚者性行为的研究均指出,许多夫妇并未奉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是神话。高频度的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则是事实。”
规范与现实背离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
无论大多数人对婚姻不忠表现出怎样的不赞同态度,但是电视、电影、小说和戏剧一再将它当作永恒的主题,印证了人们对婚姻不忠的普遍着迷。近年来在我国各省市晚上黄金档时间争相播放池莉的《来来往往》、《口红》,皮皮的《渴望激情》、《让爱做主》,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一声叹息》,以及新世纪以来突然席卷文坛的系列如《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冷唇》、《有毒的婚姻》、《妹妹梦去,姐姐梦来》等文学作品,都集中探讨了当代中国的婚外情现象,虽然颇多争议,却还是引发了观众趋之若鹜的迷恋之情。
值得玩味的是,传媒往往又将婚姻不忠表现成一种刺激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