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飘来飘去。艾京红觉得这种话不像是楼坪镇杂货店里电视机播音员念的那种声音,可又非常好听。她立起身子,眉毛下一双黑眼睛深沉严肃地望着。她在仔细聆听,那人讲的是一种她在这世上从未听过的话。
而那位康格采油公司的经理现在仍用这种悦耳的活,大声地真诚地讲着他的理想呢。让我们先听听他讲吧: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毛驴,有着窑洞,有着信天游的歌声,这里还是一块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土地。我们的脚下就是潺潺流淌的延河水,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就活跃在这儿的山山岭岭,大批的北京知青曾在这里插队落户,战天斗地。对这片土地我听到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我对它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那时咱们县有一千九百多名北京知青。”高县长喜欢插话,听到这儿他乐呵呵地讲起来。他的听众是坐在他身旁的柯总。
“光杏子沟就来了十几位。”谢主任补充了一句。
对于此事,柯总并不十分关心,只是出于礼貌,他点点头,微微一笑。
人群里也有人在插话砸洋炮呢。说活的人外号叫肉龙,这是杏子沟里的一个黑皮。只见他蹲在一块大石头上,一件早已分不清颜色(也不是黑,也不是蓝,也不是灰)的破西服像棉袄似的左右交叉,叠裹在身上,衬得两个用硬纸板做的垫章如大肩章一般高高挠起。站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叫二狗的农民。
“这后生说话文诌诌,看样像个上过学的人。”肉龙往地下挤口唾沫,一双眼像狼似的恶狠狠眨也不眨地盯着杨晓涛。(这种说法其实不准确,以后杨晓涛在动物园、在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分析动物的眼睛。不论虎视眈眈也吧、鹰视狼顾也吧,其实都是捕食前的一种状态。他发现野兽只是专注,而只有社会化的人类才有仇恨。)
二狗咧开嘴,痴呆呆地笑了。他的一双大脚丫从鞋帮里露出来,黑指甲足有有半寸长。“人长得栓栓正正。”
“哼,这家伙吃得好,有营养。”肉龙撇撇嘴。
“得儿,别动。”二狗又吆喝了一下,扯了一把手里的缰绳。这回他是对他家那头小毛驴说话呢。
这位上过学的、文诌诌、营养好的人仍在作着热情洋溢诗意一般的报告,“……坦率地说,到这里之后,我们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还很苦,日子过得还很穷,我们这里还没有通电。面对这一切,我们心里沉甸甸,不由地就有了一种责任感。我们应该让这一块黄土地尽早地发展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富裕起来。我想信,随着石油开采规模的扩大,这儿的山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