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家风,也正是一个我们需要把它留住的精神家园。在领先一步中,他们姐兄弟们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争取冲出名利、物质的围城,他有一种精神目标,永不服输。
李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的文化比较高,李真是父母中年得子,因此全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因为李真所处的年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后期,人们根本没有上大学凭考试的思想,人们只知道中学毕业后大都要上山下乡去,凭表现和关系被推荐再上大学。当一个工农兵学员,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最高奢望。因此许多家长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仅仅为了多识些字为日后所用。李真小时候的理想是参军,做一名侦察兵,去抓特务。对一个少年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到了初二的时候李真的理想是想做一个飞行员,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李真读高一的时候国家正好改革了高校招生制度,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办法,他的理想又变成了要考大学,上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到大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在高中阶段开始发奋努力学习,一改过去贪玩不学的旧习惯,专心学习功课,因此他的成绩迅速提高,成绩在班级和学校中都名列前茅,令同学和老师们刮目相看:李真就像换了一个人,他变得既懂事又爱学习了。
第二章
为爱停留(1)
李真神乎其神地说,他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后人。公元626年为了争夺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唐高祖的大儿子李建成,又追杀他的诸子,李建成的一个小儿子在混战中落网,逃到了河间府,这就是李真的祖上。他与李莲英的家谱相同。此外还有传说,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就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一处大宅院。李真每到北京,即便再高级的宾馆饭店他也不住,而是非住在河北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不可,还必须住在李莲英当年所住的正房里。有时他就和省里主要负责人同住一室,若是副省级领导到京与李真住宿发生冲突的话,都必须给李真让路。到了李真父亲这一代,家庭已经变得十分贫寒,因此他去延安投奔了革命。
·家父的红色档案李真的父亲李甫为了生存,十六岁那年小学还没读完,他就背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据介绍,李甫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是延安的抗日军政干部。对于从内地来到延安的热血青年,中央都是先送他们到延安抗大或者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因此李甫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主修文艺专业。在学校他是文艺骨干,颇得同班女同学兰婷的欣赏,二人很快坠入爱河。一次学校向中央机关汇报演出了《兄妹开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