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皇太极怒火中烧。
皇太极决计为父为己雪耻。天聪三年十月二十日,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于深夜悄然开拔,避开袁崇焕坚守的宁锦防线,绕道漠南蒙古,从龙井关(河北遵化北)、大安等处分几路毁边墙而入,揭开了远袭京师的帷幕。他这一招非常高明。明王朝一直将重兵布于宁远、锦州一线,山海关以西则城垣颓落、军备废弛,边防形同虚设。清军势如破竹,席卷而来,连克数座边城,攻陷军事重镇遵化,突袭明王朝都城北京。如此一来,袁崇焕镇守的宁锦防线遂成废物。皇太极非常得意。袁崇焕闻讯大惊失色,带上部将祖大寿,急点九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入山海关应援,于十一月九日抢在皇太极之前进驻蓟州。三日后,皇太极大军方赶到蓟州城。他万万没想到,袁崇焕竟已捷足先登,惊诧之余,不禁暗暗叹服对手的神速。他决定不与袁崇焕交火,悄然甩开先据蓟州的这个大克星,挥师西进,连克玉田、三河、香河诸城,十五日驻军通州。袁崇焕急率兵马追赶金军。十六日,当袁崇焕率部抵达都城左安门时,金军前哨也逼抵城下。二十日,金军大部队蜂拥而至。袁崇焕率部与敌激战于广渠门、左安门和永定门外。皇太极亲自督战,左冲右突,前仆后继,却连战连败,伤亡惨重。无可奈何,他不得不率部撤至南海子扎营。
袁崇焕这厮真是可恨至极!皇太极羞恼不已。
袁崇焕部远途增援之后又是连日鏖战,疲惫不堪。袁崇焕要求朝廷打开城门,让部队轮流进城休整。但崇祯帝竟然不同意。袁崇焕只好令部队在城外东南隅所宿营。令人奇怪的是,从大同赶来增援的满桂统领的部队,却获准同意进城休息。原来,袁崇焕尚在蓟州城时,崇祯帝就听到流言,说金兵之所以能突入内地,是因为袁崇焕暗中导引所致,故下令袁部不得过蓟州一步;十六日那天,袁崇焕率部刚抵左安门,金军前哨恰好也抵达京城,都城内因此流言纷起,说是“崇焕召敌”,生性好疑的崇祯帝对袁更是大起疑心。正一门心思抗敌的袁崇焕,对于蹊跷之事却未去用心琢磨。
皇太极亲自察看袁军大营,见阵容严整、无懈可击,回营后不禁连连叹息。
这时,儒士范文程来到他面前。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