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太子机关,清代自雍正帝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后已不预立皇太子,这一机关遂成翰林院官员升迁辗转之地。就在这一年,父亲逝世,他丁忧归籍,解职丧居尽孝道。守制归来,连蹦两级,晋升为政通使,成为中央管理公文事务的机关政通使司的长官,官至正三品。之后,官道上一路顺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和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1806年)擢升工部尚书,爬上从一品高位。这一年,他五十一岁。他参加编纂的高宗实录告成之后,获太子少保衔,荣获高官重臣都很想得到的荣誉头衔。随后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十八年(1813年),调任吏部尚书,晋协办大学士。不久,荣晋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晋太子太保,官至正一品。清代文官以获得殿阁大学士为荣耀。乾隆十三年(1748年),确定大学士员额为满汉各二员,冠以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之名。殿阁大学士为文官最高品秩,当时荣称大学士为“相国”、“宰执”、“揆席”。体仁阁大学士为文臣四魁之一,这是千万官员所梦寐以求的。终嘉庆一朝,曹振镛官位虽隆,获得文官最高品秩,但并未进入权力核心层军机处。自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来,大学士只有进入军机处才拥有实权。
历史车轮碾进道光朝,曹振镛才大红大紫起来,成为皇帝最为倚重的宠臣。但是,阅读他的传记资料,其为新皇帝倚重的背后,仍缺乏不同寻常的建树和事迹。
追求无为(2)
高冕
他得以进入军机处,是因为作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贡献。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逝世,次月二十七日,三十八岁的皇太子宁登临太和殿即皇帝位,以翌年为道光元年。就在这前后,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临终时,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四位军机大臣拟缮遗诏,其中说高宗乾隆帝出生地为热河承德避暑山庄。这份遗诏拟成后,道光帝作了审阅,“未经看出错误之处”。遗诏顺利出笼,颁告天下,满汉文武百官都没挑出什么毛病,一切顺顺溜溜。偏偏,七品芝麻官、翰林院编修刘凤诰挑出了遗诏中的一个毛病:乾隆帝出生地应是北京雍和宫,而不是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刘凤诰便将这一发现禀告曹振镛。曹振镛听了,很快将这一情况奏报道光帝。乾隆帝是道光帝祖父、嘉庆帝生父,把祖父的出生地都搞错了,这还了得!道光帝龙颜大怒,迅速传旨诘问。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回奏,乾隆帝生于避暑山庄的说法,绝对是有根据的,出处就是嘉庆帝御制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