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不可信赖,应予惩处。荣禄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辩护:“袁乃我的人,无所谓首鼠两端。”这次变乱,袁世凯再次成为大赢家。他既保住了光绪帝超擢的候补侍郎官衔,又提升了自己在慈禧太后和荣禄心目中的地位。从此,袁世凯其人,不仅进入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视野,而且进入她的心灵。为表示对他的宠信优渥,十一月(1899年1月)慈禧太后特别召见他,准许他在西苑门内骑马,并乘坐船只拖床,给予赏银四千两。第二年,也即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1899年3月31日),清廷宣布成立武卫军,归荣禄统率,其中聂士成率武卫前军,董福祥率武卫后军,宋庆率武卫左军,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另由荣禄组建并亲率武卫中军。于是,袁世凯获得与大清国著名宿将同等的地位。这年五月初九日(6月16日),袁世凯晋升为工部右侍郎,正式跻身二品大员行列。
有首歌谣道破袁世凯乱中投机的真相:“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纷乱的局势,再度为袁世凯创造了乘乱而起的机会。
甲午战争失败后,长期在山东、直隶、河南一带活动的反清秘密组织义和拳,改变反清立场,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将斗争矛头指向设在中国的洋教会和外国势力。清廷为利用义和拳,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颁发上谕,承认义和拳为合法群众团体。义和拳遂改名义和团,且声势大振,以山东和直隶为中心的义和团运动迅猛爆发。曾经残酷镇压过义和拳的山东巡抚毓贤,是清政府官员中较早改变对义和拳立场,倡导庇护义和拳的人物,义和拳的仇洋排外运动在山东风起云涌,迅速蔓延。西方列强对毓贤非常不满,要求清廷撤换山东巡抚。他们认为,袁世凯是继任山东巡抚的最佳人选。英国驻京公使窦纳乐在写给本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的信中说:“关于今后山东北部的局势,我认为,最有希望的前景是挑选袁世凯充任巡抚。这位官员曾担任多年的中国驻朝鲜大臣的职务,并且最近统率驻天津附近受外国人训练的军队约八千人。他已经宣布,必须将全军随他调往该省;同时,他性格果断,而且在必要的时候立即使用武力,这是他一生中在各种危急形势下进行活动的特点。所以,使人们有可能期望,在他所管辖的省份中,顺利迅速地平定叛乱。”西方列强对袁世凯特别青睐,主要原因是此人手中掌握着中国最新式的一支武装,而且他仇视义和团,更乐意按洋人眼色行事。列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