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如此神通广大,竟能让“四夷钦服”,不入山东之境,对他“齐声感颂,而顶礼日呼东省之福星广被矣”。远在广东冷眼看世界的李鸿章,也对袁世凯深表感佩:“京畿浪高风紧,山东风平浪静,袁家这小子真有一手啊!”
赫赫有名的清末“三屠”,袁世凯名列其中。总督张之洞花钱如流水,人称“屠财”;总督岑春煊最喜弹劾官员,人称“屠官”;袁世凯草菅人命、杀人如麻,人称“屠民”。袁世凯就是因屠杀义和团获得这一血腥称号的。
袁世凯心中烛然,抗旨不遵、不派兵或故意迟滞进兵,不会不使朝廷特别是慈禧太后有感觉。他挖空心思想了不少补救办法。他不愿损兵折将去打仗,却善于搜罗钱财表忠心。慈禧太后西逃后,他一边上奏叫穷,一边派骑兵急追千里送去十万两银子,接济逃亡中连饭也吃不上的老太后。之后,他又将截存安徽运解北京的饷银十一万六千两、江苏的五万零五百两,一并送去,借花献佛,向慈禧太后效忠。随后,又源源不断送去三十万两白银、几百匹贡缎和许多珍贵物品。逃亡期间穷困拮据的慈禧太后,见了一大堆白花花银子和众多珍品,对袁世凯的不忠疑云也就随风飘散。后来,慈禧太后命他向西安送军火,他立即照办,非常积极。总之,只要不让他消耗赖以升官的军事实力,叫他干什么都成。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和约将成时,袁世凯表现得异常积极,派部将姜桂题率马步炮队北上,驻扎京城周围,为慈禧太后从西安回銮肃清障碍。在奉承大清国一号人物的同时,袁世凯还不忘博取其他大臣的好感。他与刘坤一、张之洞一起筹集两万五千两银子,进奉留京的大臣和追随慈西太后逃亡的官吏。袁世凯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送银子、送军火、送安全,其过人才干和耿耿忠心,赢得朝廷上下一片叫好声,博得“才堪应变”的美名。
乱中取胜(14)
高冕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1年11月7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病死。慈禧太后立即下令,由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接印前由周馥暂时护理这个职位。
十月十一日(1901年11月21日),当山东巡抚不到两年时间的袁世凯,在唐绍仪等数十人陪同下,由一营亲兵护卫,八面威风离开济南,26日抵达高阳。此时,护理直隶总督的周馥派人携总督官印也抵达高阳。次日,袁世凯设立香案,举行隆重的接印仪式。因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天津仍被八国联军占据,袁世凯决定将总督衙门设于保定。当日,他挂总督印在保定走马上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