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1991年。。 7月。。 16 日的《人民日报》提供的有关华东水灾的真实情况。
七月流火,北京夏季最炎热的日子。那几天各种宣传媒介诸如报纸、电
台、电视台每天都有来自华东地区灾情的消息。那时,我们剧组正在紧锣密
鼓地筹备下周的“综艺大观”,我们当时就住在电视台对面不远的一个平房
里,我清楚地记得,会议室里四个电扇同时吹着,我们每个人还是一身身的
热汗流淌。导演刘铁民在院子里心情烦躁地来回走着,他铁青着脸,紧锁眉
头,让人感觉到他的内心深处憋着一股无名火,果然,他拍桌子了:“华东
灾情这么严重,咱们还在这里设计什么娱乐节目,方向不对!”室内的气氛
骤然紧张起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天气更闷热了。
电话铃声打破了寂静,文艺部邹友开主任来电话了,“台里决定以你们
‘综艺大观’的这块直播时间做一台赈灾义演的晚会。”接到了命令,全剧
组群情振奋,一片欢呼,大家的心全都想到一起了。我们电视工作者的神圣
职责就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剧组的每
一个人都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这次所肩负的重担。
紧张周密的节目策划工作开始了。晚会以什么形式出现?主会场设在哪
里?安排什么节目?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论,大家在操作的方法上见仁见
智,各有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要以真挚的情感,真实的
画面来唤起亿万同胞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支持。一连几天,我们冥思苦想,
争论不休地苦干到后半夜,节目总体框架构思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大家总
觉得缺少来自灾区第一线的动人心魄的报道,虽然可以从每日的新闻联播中
剪辑一些新闻镜头,但艺术效果却难尽人意,缺少一种令人血脉贲张的强烈
震撼力。
导演刘铁民郑重地提出:“咱们最好自己去灾区拍些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们去了感受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光坐在家里设计不行。”策划曹勇等编
创人员一致同意铁民的意见。刘铁民继续说:“明天我就带一个小分队出发,
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来。”
导演刘铁民郑重地提出:“咱们最好自己去灾区拍些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们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