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自然没话说,心里却噎得不得了,谁让咱们的马路这么不争气呀,这里是
北京的长安街啊。
幸好翁倩玉不久就到了,或许她的血液中有着浓厚的中国情,或许她骨
子里一直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她见了我们没有丝毫的陌生,我们像多年的
同事一样很快就开始工作了。她热情地在中日工作人员中担任着翻译,几乎
一句话也不落下,这位日本同行的敬业态度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临近中午了,我们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日方导演提出要工作完才吃饭,
中方表示同意。误点吃饭是我们这行的家常饭,司空见惯,更何况那时中日
双方合同上写明工作餐双方自理。十二点整,一位日本小姐端着一个精美的
托盘,恭恭敬敬送到了翁倩玉面前,里边装有巧克力、小点心之类的甜食外
加一杯鲜果汁。翁小姐彬彬有礼地先问我吃不吃,我赶紧摇头,剩下的时间
翁小姐一边斯文地吃着东西,一边和我们工作着。不知为什么,我们都很不
习惯,希望上午的工作早点结束,好离开这里。两点钟了,双方关于哪位歌
手先出场的问题争执不休,对我和翁小姐两位主持人谁先说第一句也是意见
不统一,特别是我坚决不同意剧本上为我写的第一句台词:亲爱的日本朋友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在这里给你们鞠躬了。中国人民凭什么在中国
的土地上首先向日本人鞠躬?我和那位翻译争得面红耳赤,翁倩玉倒不介
意,从中做着调解,我始终不放弃,坚持我的立场。
不统一,特别是我坚决不同意剧本上为我写的第一句台词:亲爱的日本朋友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在这里给你们鞠躬了。中国人民凭什么在中国
的土地上首先向日本人鞠躬?我和那位翻译争得面红耳赤,翁倩玉倒不介
意,从中做着调解,我始终不放弃,坚持我的立场。
“中日歌会”的策划者很智慧,他们把舞台设在了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太
庙前,宏伟的建筑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那举世无双的
民族文化,展示着民族建筑的大气磅礴,最智慧的是从电视语言上、视觉上
一看便知道这里是中国。
舞台设计者在太庙前搭了一个露天舞台,预定直播那天晚上六点钟准时
在北京和东京通过卫星频道向全世界直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