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程度。”
托马斯·摩尔还认为,鸿雁传情可以帮助人们使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失落得以宣泄,可以使因困惑而彷徨迷惘的心灵得到安慰。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我,摈弃那些浮于表面的浮夸和假象,发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进而净化灵魂,达到心灵真正的平和。与书信相比,网络的速度更加快捷,更加频繁,也更加直接。它能够缓解双方因长期分离而引发的不安和焦躁,还可以使人们从孤独的痛苦中得以解脱。
从孤独中解脱
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一个人不可能绝对的与世隔绝,人们总是在寻求与他人的交流与联系。也许是因为不想受到孤独和寂寞的煎熬,所以我们总是也必须保持与他人的联系,进行必要的交流。感觉到孤独寂寞正是人们走向网络、借以逃避现实中的痛苦的重要原因。许多心理学研究者将人们的这种害怕孤独、渴望交流的行为解释为寻求“归属感”,这其中就包括亚伯拉罕·麦思洛。
在美国,认为自己孤独的人数极为惊人,戴维·伯恩斯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写到:“在最新一期的《今日心理》杂志上,刊登了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40,000名被调查者中,超过50%的人感觉孤独和寂寞。”按照这份报告的数据推测,美国应该有超过1亿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孤独和寂寞里。我们所说的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上的孤独,另一种则是情感上的孤独。社会性的孤独是由于人们与外界的接触过少而造成的,这些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经常外出,进而形成足不出户的局面,与他人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少。
而第二种孤独,情感性孤独的诱发原因则是人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当这种情感的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渴求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一种难觅知音、无人理解的失落和孤独感就会慢慢在心中弥漫,直至占据整个心灵。
心理学家卡琳·鲁本斯坦博士和菲利浦·塞弗博士在其著作《关于应对孤独的四种反应的研究》中将处于孤独之中的人们的反应基本总结为消极的备感伤悲,借由其他事物缓解,以乐观的心态自行解决和参加社会活动化解四种:
●消极的备感伤悲——这种类型的人在感到孤独之后,不会采取任何手段来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只是继续固守在原地,任由孤独一点点将自己侵蚀,当内心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们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