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道:“怎么此人在仕途上不通,于经商道上却大有作为?”宗剑翁笑道:“只怕真是三公庇佑也未可知。”邹云萍道:“这人倒也算个传奇了。不知宗世兄可见过这位柳大官人?”宗剑翁道:“何止见过,愚弟这些年做了些丝织品的小买卖,与那柳大官人常有生意上的往来。邹世兄若有兴趣,愚弟可代为引见。这位柳大官人也是年轻风流,不仅与商场上的大小人物称兄道弟,还专爱结交那些风雅文士,可算得上一介儒商了。”邹云萍道:“这倒真是个难得一见的人物!”宗剑翁道:“其实虽然他现在是这样,五年前初涉商场,他可是极其痛恨人们谈笑间议论学问文章的,还说什么孔孟之道都是虚名,误了我的前生,我从此与它断绝云云。如今他仍是不语孔孟,却喜与本县文信书院的一帮仕子谈些诗辞歌赋,或论些琴棋书画的。”邹云萍喜道:“听闻宗世兄所述,此人颇合愚弟的口味,愚弟真有些心痒难耐了。”宗剑翁道:“邹世兄既有此意,何不在舍下多多盘桓几日,愚弟自当设法引见便是。”二人谈笑举杯。
邹宗二人只顾谈论,却不知隔桌有耳。旁边一个十五六岁水灵的丫头听得这二人的谈话,只是偷笑。一会儿醉香居的伙计送上一盒点心,对那丫头道:“您要的素点心都在这儿了,一共是二两银子。”那丫头付了银子,提起点心盒,出了醉香居,穿过大街,转过小巷,过了小桥,绕过柳堤,来到一座园子后门,进了那小门,穿过长廊,跨过小天井,进了正房。那丫头把点心盒放在外堂的桌上,把那色香味俱全的点心一一摆在小圆桌上,随后到内房,掀起门帘,进去请示:“奶奶,点心都已备好,您是现在就用,还是等官人回来一起用?”
只听内房传出一妇人的语声:“今日三公庙开工大典,他必要应酬着,不必等了。”随着语声,只见先前那丫头扶着一位三十开外的妇人出来。这位妇人正是宗剑翁口中所说的柳门杨氏。今日为还愿,柳峰去三公庙捐银修庙,这杨氏身子略有不适,只在家吃些素斋,也算敬佛之意。
杨氏喝了一口桂圆莲子香米粥,道:“这醉香居的素点心好是好,可就是甜得有些发腻,怕是另添了香精吧?红果,你可交代过他们的大师傅,我不爱吃这么甜腻的?”那丫头红果忙道:“奴婢嘱咐过的,不然奶奶尝尝那梅花糕!”杨氏尝了一口梅花糕,道:“这个倒香得自然些,也不甜得令人起疑。”红果伺候着主妇用点心,忽然抿嘴,继而撑不住地笑了出来。杨氏瞅着红果,奇怪地问道:“这丫头,今儿遇见了什么好事了,自个儿想着就能笑成这样?”红果忙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