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汪洋就是与三位主人公一同生活、一同成长的伙伴,所以她对三位主人公充满了感情,叙述中带着非常近距离的亲近感。写同代人的爱情与事业,这似乎是年轻一代作家特别是发性作家最钟爱的题材,但让我多少有些纳闷的是,她们仿佛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因而读她们的小说就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从故事层面来看,汪洋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太多新奇的内容,所幸的是汪洋并没有过分依赖于故事,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展示女性内心的细微感觉上,所以她全部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述,在三个女主人公之间不断地转换着叙述者的身份,从而很轻易地进入到每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袒露她们的心迹。也许说到底,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只有一个人,就是作者自己,三位女性其实是她三种表白的态度,如此一来,她能更充分更全面地表现出自己最为丰富最为深沉的情感体验。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叙性文体的特征,我相信小说中那些打动人心的情感叙述应该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切身体验,它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拟式的情感表达,它真切地展示了一位年轻女性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姿态。
“在疼痛中奔跑”,这个标题中的疼痛二字刺痛了我的眼睛。“疼痛”也许就是这部小说的关结点,甚至我认为小说写的就是三位具有尖锐疼痛感的年轻女性。疼痛对于人类的进步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生理感觉,也是一种心理反应。当人类的精神成熟起来后,疼痛感便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人类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疏导方式,因此它包含着人的精神价值评价。精神价值评价甚至使得人们的生理疼痛与心理疼痛产生分离。比如在英雄主义精神的左右下,一个人宁愿为了某种英雄举动而承受皮肉上的痛苦,这种生理的疼痛带给他的却是心理上的荣耀和自豪。在公共价值主宰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活动时,人们的心理疼痛阀域就会不断增大,在这种时代人们对疼痛的忍耐性甚于对疼痛的敏感。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强调个人性的社会,特别在年轻一代的价值世界里,公共价值的分量越来越轻,因而他们的疼痛神经格外发达,这部小说可以说相当典型地表现出这一时代特征。疼痛感缘于对苦难的反应,我们今天有了很多的书写苦难的小说,相比那些读来令人心碎的苦难,也许我们就会觉得《在疼痛中奔跑》中的三们女主角所经历的苦难属于比较平常的现象。比如芊芊一直生活中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亲的突然病倒就使得“疯狂”、“绝望”、“仇恨地看着周围的每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