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她们有着敏锐的疼痛神经,这也许意味着我们社会的精神解放。也就是说,过去人们的精神天空笼罩着过于沉重乌云,今天这片乌云逐渐驱散,个人性的精神价值在年轻一代的内心萌动发芽。但就像小说中所描述的三们女性形象一样,个人性的精神价值过于强大时,有可能使她们陷入自恋的心态中,难以对世界和他人产生沟通和理解。小说叙说杨芊芊“不明白为何自己的世界已经崩溃,别人却都这样若无其事、兴高采烈”,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应。疼痛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抚平一个人的心理疼痛的最好方式就是情感的抚慰。从这一角度盾,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之所以要在疼痛中奔跑,就因为她们的生活中缺少温暖的情感抚慰。我们处在一个高扬物质利益的社会,无穷的欲望吸干了我们生活中的水分,于是人的情感日益沙化。在三位女性的生活里,几乎看不到亲情、爱情和友情带给她们的欢乐。哪怕这三位女性是很好的朋友,但她们之间传达出的友情仍缺乏足够的真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她们需要这种联盟来摆脱内心的孤独感。因此她们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她们是自恋的、被宠爱的一代人,不善于以一种宽容之心去接受他人的情感。裴裴自小在上海的爷爷奶奶和家乡的父母两家之间生活,她最强烈的感受是被遗弃感,但从字里行间仍能感到爷爷奶奶对孙女儿的亲情,这种亲情却被裴裴的遗弃感所遮蔽。裴裴在谈到她与弟弟的关系时说:“可再怎么恨他,讨厌他,出了事我还得管。这就是‘亲情’这就是‘血缘’。”这说明亲情在当今只剩下了“亲”,而剔除了“情”,尤其是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沙化的表现。
我很看重这部小说的心理真实性,它真实地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内心世界,我由此而能够穿越代际的联碍,对她们姣好面容后面复杂深沉的内心世界多了一层理解。这种理解同时也应该是对作者的理解。但我也感到不满足。高尔基在回答为什么他在童年的苦难经历中没有堕落成一个坏人时是这样说的:“因为天使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觉得《在疼痛中奔跑》中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天使”。
贺绍俊:沈阳师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文学评论家
张炯:评《在疼痛中奔跑》
评《在疼痛中奔跑》
张炯
《在疼痛中奔跑》已是汪洋继《暗香》和《与“郎”共舞》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在《后记》中作者说,“曾经做过一档关于女性的谈话类节目,探寻她们的故事和心灵。在那些不能成眠的夜里,这些女性的面孔一个个浮现眼前、美丽、妖媚、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