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他拥着我的肩,拭去我脸颊的泪,说:“前几天我读了姐你的大作。感谢陕北的我未曾见过面的杨大姐给你的那份关怀,那份深情,我领悟了人间这种醇厚如酒,纯洁如哈达的情感……”
六
杨九蛆指着城外一个接一个的山头告诉我,顺着小路翻过三道山梁,那儿在赶庙会,既然进了陕北,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民间活动,她说。
连绵不断的丘陵,挂着一条细长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被人的脚步千百次地踏过;被牛、驴。羊的蹄子千百次地踩过,小路变得光滑和坚硬,像一条白色的带子,穿过一座又一座山脊。
这时,路上走过来一位骑毛驴口娘家的新媳妇。她穿着红袄子,头上盘着发辔,脚蹬绣花鞋。她有着一张俊俏的红脸儿,眉眼分明,但不像男人那样的棱角,而是十分柔和。五谷杂粮和酸白菜竟能营养出如此鲜艳的女儿家,真令人惊异!前边牵驴经绳的小伙子,头蒙着崭新的白羊肚毛巾,腰问围着一条长布腰带,正如陕北民歌中所唱的那样—;—;骑驴的婆姨赶驴汉!
这两口子十分显眼地出现在寂寥的山路,毛驴的碎步清晰地响在静寂的旷野,我忍不住喝一声彩。驴儿“得得得”地很快超在我前面,新媳妇回过头来一双热烈的大眼睛毫不忌讳地望着我说,前庄的庙会开始了!
他俩翻过一道山梁,好像一道彩云飘逝了。她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使我加快了步伐、
陕北的庙会就是集贸市场。庙会一个月只有3次,月初、月中。月末各有一次。赶庙会时间从中午12点开始,一直延续到天黑时才结束。
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道路两边的窑洞破旧不堪,唯有墙上的毛主席语录非常清晰,可见是每年都重新描写一迄。
赶会的人一群一群走过街面,男人们穿着羊皮袄,钮扣敞开着,他们的头上永远地蒙着一条白羊肚毛巾,脚下一双厚底布鞋。他们的体形颀长而又健壮。他们的脸呈长方形,浓眉下都有一双深遂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显得有棱有角的。有人说,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匈奴。
婆姨们臂上挽着篮子,手里牵着孩子,喷喷地夸赞那些花花绿绿的货物。快过年了,孩子们希望穿双新袜子,婆姨们想穿件花衣衫。庙街最热闹的是布匹。女人用的脂粉花朵。质量低而又金光灿灿的首饰和日用小百货等摊位,她们在铺面前站住了,仰起了脸,唤回自己的丈夫,指着想买的东西,由他做主买还是不买。
我在一个摆着柿子的地摊前停住了脚步,又大又红的软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