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闲话少说。就说贾科长回到农校就把考察材料交给了马校长。两天后,马校长便象征性地开了个校务会,做了调入柳碧如的决定。市农业局是农校的主管单位,农校进人必须经局党组同意,在有关材料上签字盖章,方可到人事局办理正式的人事关系和工资手续。因此农校该签的字都签好,该盖的章都盖好之后,贾科长便拿着材料到了农业局,找到蔡科长,由他接着去走下步程序。蔡科长又拿着材料去找董志良,董志良在材料上瞟了两眼,说:“先在我这里放放吧,开党组会的时候得通过一下。”
然而董志良并不急着开党组会,却吩咐杨登科写个转干申请报告送到蔡科长那里去。杨登科乐不可支,一口气写了个三千多字的申请报告,从德能勤绩多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好像这样的能人不转干,将会给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莫大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一样。可屁颤屁颤拿着报告交到蔡科长手上后,蔡科长只瞧了两眼就笑起来,说:“杨科你不是给自己写回忆录吧?谁有工夫看你的?何况能否转干,又不是靠你的报告写得多么漂亮。只要四五百字,把基本情况写进去足够了。”
杨登科想想也是的。如今的这报告那报告,要经费也好,要待遇也好,要政策也好,并不在于报告本身如何生动感人,主要在于谁写的报告,谁递的报告,或谁在报告上滴的墨水。人微言轻,位显言重,就是这个道理。杨登科只得重写。这下他学乖了,先向蔡科长请教写作方法。蔡科长也没时间给他传授什么写作方法,找了份过去工人转干的现成材料给了他。杨登科一看,那样的报告也并不怎么高深,于是照着上面的格式和要点,把自己的简单情况写上去,一个像模像样的申请报告便出来了。这一回蔡科长没说的了,立即在上面签了意见,盖了公章,送到了人事局。
不久,祁局长和崔主任到董志良这里来催办柳碧如的手续。董志良说:“我也正在催马校长呢。”崔主任说:“农校的贾科长不是把材料报到局里来了么?”董志良脸一黑,骂道:“这个姓马的,我给他打了几个电话了,他不是说学校领导忙,校务会开不拢,就是说学校离退休老师天天缠着他,要求安排子女在学校就业,怕引起连锁反应,柳碧如的事容他缓一段时间。怎么在你们面前却?